中央大學電子報

客家戲中的文讀與白讀

【文/薛常威/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在職專班碩士生】




   客家話中有些物件,或人、事,同時會有文讀跟白讀兩種讀法,例如我的孩子文讀成「我子ngo24 zii31」,白讀成「𠊎倈仔ngai11 lai55 e31」。在客家戲曲演出中的喜劇人物或丑角一般不重唱功,主要以念白為主,念白也和其他角色原型有所差異,一般飾演神明或官家的角色使用的台詞都是「文讀」,而丑角用的則是普通口語的「白讀」。

   包公:嗯,你兩人又來做什麼呢?

   黃梨:𠊎毋係賣水果,𠊎安到黃梨,佢安到楊桃。

   包公:兩人毋係賣水果个,該楊桃摎黃梨係你倆儕人个名合姓嗎?

   包公:嗯,恁呢講起來,老包清楚了。來來來,有什麼冤枉,說來講。

   楊桃:嗄毋知,公主不應該,𠊎愛告公主啦,公主害命。

   包公:駙馬爺可知?

   楊桃:佢知啦。

   包公:既是如此,準備請他駙馬過來。

   在此段,奴僕黃梨、楊桃找包公告狀。楊桃跟官家包大人身分不同講的話就不一樣。包公常用文讀,如「做什麼」、「名合姓」、「什麼」、「說」、「可知」、「既是如此」、「他」。而奴僕用的就是白讀,「安到」、「嗄毋知」、「佢」。

   為何官家人會使用文讀客家話呢?筆者推測可能是因為過去許多地方官員是由中央政府派任的。客家子弟可以到外省任職,外地人也可能被派到客庄做官。雖然各地方言不同,但是知識分子受教育讀的書,跟政府的公文卻都是用漢字書寫,文讀客家話才可以把書本上的字句,或公文精準地唸出來,並正確地傳達給使用不同方言的人。

   例如「他是何人」讀成ta24 sii55 ho11 ŋin11應該就要比白讀客家話「佢係麼儕」gi11 he55 ma31 sa11容易讓外地人聽懂。而且外地官員看著漢字學說客家話,用文讀會簡單許多,只要改變一下聲調就可以了。

   在客家戲曲裡,使用「白讀」一般都是地位較低的人物,但是就是這些白讀反而比較接近一般客家人的生活用語。

   台灣的客家話,存在著音字脫節嚴重的現象,很難為知識份子用文字記載,而丑角人物在舞台上使用的語言,因其為白讀,雖然有些用語略嫌粗俗,難登大雅,但是反而最貼近客家常民的生活語言。許多丑角都是被眾人嘲笑的對象,但是他們通常也被認為比較老實,坦白,不擅修辭,講的都是直白話,反而更能反應真實的狀況,如果希望透過客家戲曲來了解最生活化的客家話,丑角使用的語言將是最好的研究對象。

返回上頁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 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 黃菊芳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 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賴維凱老師
◆ 編 輯 群/ 林芊慧、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彭賢明、賴音如、賴亞華、羅雅鈴。(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李岳哲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80

Alpha Preparation, Stand by

Facebook
twitter
line

© 2020 New Edition Design by 李岳哲

Webversion   |   U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