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電子報

尋影中舊人,憶富岡往事──老富岡影展

【文/葉芯瑜/客家學院】




26012

在富新照相館前的迎娶車隊,正準備迎娶新娘。(陳照勳先生攝)


  在楊梅區富岡里25糧倉倉庫,九月即將開辦一場懷舊富岡火車站及老街的攝影作品影展,作品內容呈現出介於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的地景、老街的繁榮盛況,如今富岡里的人文與環境卻在時代下的演變跟著轉變,老街的盛況不再,但歷經歲月的老舊建築能讓許多鄉親們憶起過去的景象,念念不忘,讓我們一起跟著老照片回憶、回顧、探索富岡這個地方,走進歷史的遺跡細細品味著過去的復古風情,並尋找在地人心中對富岡的故事,喚起故鄉情。

26012

位於日本東京大學留學回台的醫生所設立的和平醫院前攝,陳照勳先生本人。


  938年陳照勳出生於富岡,住在富岡火車站前的老街上,父親也任職於富岡鐵路局,因此富岡火車站與老街發生各種大小事都與他的生活密不可分,1958年陳照勳18歲時,他的姊夫送他一台不要的萊卡相機,在當時能夠有台相機是非常難得的事,陳照勳時常帶著相機到處拍攝,漸漸地開啟了他對攝影的興趣之路,拍攝題材涉及生活以及富岡在當時的世代的風貌,偶爾也會到楊梅鎮水美里相拍攝白鷺鷥在田中覓食、飛翔的情景,在一張張的黑白照片下,完整呈現富岡里在時代與時代中交織的興衰史,也呈現出陳照勳先生對富岡與親人的情懷。

26012

當時在火車站前的公車站以及車掌小姐正在服務準備前往大坡地區的乘客。(陳照勳先生攝)


  富岡里在日治時期時留下許多建設,當時統治台灣時日本人打著:「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口號,發展許多農業相關建設,也因此做出了火車大改道的計畫,將原先劉銘傳所設置的鐵路移至富岡,開設了富岡車站,主要運輸新屋鄉大片平原所產的稻米,設立了許多碾米廠、米倉,並將貨物送到富岡車站,使車站成為稻米、貨物的運輸中心,造就了富岡地區的繁榮,也留下許多日治時期的歷史遺跡,日軍大敗撤離台灣後改由國民政府治理台灣,爾後台灣也進入工業時期,稻米產業逐漸落寞導致青年人口外移,富岡小鎮的榮景不如以往,但多了歷史與人文鄉城的浪漫氣息。

返回上頁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 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 黃菊芳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 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賴維凱老師
◆ 編 輯 群/ 林芊慧、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彭賢明、賴音如、賴亞華、羅雅鈴。(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李岳哲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80

Alpha Preparation, Stand by

Facebook
twitter
line

© 2020 New Edition Design by 李岳哲

Webversion   |   U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