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節—新住民在楊梅富岡包粽趣
【文/許雲菁/客家學院】
桃園,是一座多元族群的城市,目前在桃園的新住民人口約5萬8,000人,占全國第4位,僅次於台北、高雄、新北,不僅如此,桃園地區的客家族群更是全台第3位,客家人口比例佔四成以上,族群多樣性的城市,是非常有趣且迷人的,因為彼此文化、語言、生活方式不同,而演變出不同的風俗樣態,互相交互影響、適應,發展出新的樣態;新住民新娘到台灣落地生根,除了要適應不同的氣候環境外,還要面臨許多不同因素的挑戰,不論是語言、文化、飲食、生活習慣,相信這些獨自到異鄉來的遊子必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六月底是端午佳節,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的USR計畫(楊梅社會影響力工程再造-新住民與地方創造計畫)與富岡國小、楊梅區農會、員本社區發展協會、新富客家文化協會,邀集在楊梅富岡地區的新住民家庭帶著小孩來同樂,辦理「五月節—大手小手包粽趣」,希冀透過活動,讓遠嫁到楊梅客家庄的新住民能夠更了解客家文化。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中)開場致詞特別感謝富岡國小詹益鉅校長(右)鼎力相挺,讓活動能夠迅速邀集到許多富岡國小中的新住民家庭。圖/邱瑀宸攝
員本社區發展協會志工媽媽與新住民家庭與自己DIY的粽子成果大合照。圖/邱瑀宸攝
活動現場,由員本社區發展協會的志工媽媽們,介紹北部客家粽裡的原料,並將步驟一一說明,並傳授要將肉粽內的香菇、蝦米以及不可或缺的菜脯加入豬油、油蔥、醬油爆炒,才能夠逼出香氣,並蒸煮好的圓糯米及花生拌入炒料,香噴噴的油飯就是北部粽的靈魂!並將粽葉折成漏斗的樣子,填入油飯、再加進一塊滷好的五花肉後再用油飯蓋上,最難的步驟就是把粽子包起來,看著志工媽媽三兩下就包好漂亮的粽子,但不少現場的新住民媽媽及小朋友都是第一次包粽子,雖然包得不太有菱有角,不過志工媽媽從旁協助並給予鼓勵,大家包得越來越上手,也就越來越有粽子的形狀了!
員本社區發展協會志工媽媽與新住民家庭與自己DIY的粽子成果大合照。圖/邱瑀宸攝
每組家庭各自負責包一串肉粽,代表有10次練習機會,大家越包越上手。圖/邱瑀宸攝
另外還準備給小朋友包粽子的活動,包肉粽的技巧較多,對小朋友來說較為複雜,因此特地安排讓小朋友利用摺紙的方式,將紙卡折成三角狀後,塞入餅乾糖果在其中,再綁上繩子,也體驗到了自己的包粽趣啦!
大人包肉粽之外,小朋友手作包糖果粽,利用色紙折成三角體後,在裡面塞入喜歡的糖果及餅乾。圖/邱瑀宸攝
新二代的小朋友自己彩繪色紙,並折成三角體、塞入糖果就完成糖果粽啦!圖/邱瑀宸攝
本次活動共有17組家庭、參與達50人次,分別有來自大陸、越南、印尼、菲律賓的新住民媽媽及新二代同樂,文化交流之餘,計畫團隊透過問卷填答及聊天訪談,了解楊梅在地新住民的適應狀況及技術學習需求,希冀未來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USR:楊梅社會影響力工程再造-新住民與地方創造計畫,將在楊梅區富岡駐點,能夠提供在地新住民、婦女及青年文化適應及技術輔導,開設在地所需的工作坊,不論是經營、管理、客語學習、拍照攝影、烹飪等技術,發展及激盪出不同族群文化的創新與創意,扶植在地婦女能夠增加生產力,甚至有創業的可能性!未來客家學院USR團隊會持續在楊梅富岡深入田野調查,透過學校資源,整合政府、在地社團、農會及地方學校的資源及人力,創造更多機會,讓社區有更多新的亮點及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