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339期 2019/12/15 出刊/ 半月刊

 

 

臺灣客家運動的標誌:「還我母語運動」啟動「臺灣母語運動」

【文/邱榮舉∕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26012


  推臺灣母語運動,

  傳臺灣歷史文化。

  修改廣播電視法,

  調國家語言政策。

  邱榮舉

  1987年5-6月,在臺灣解嚴(1987.7.15)之前,任教於臺灣大學的邱榮舉與一群臺灣客家青年,共9人,為了臺灣客家族群的尊嚴、平等及搶救客家文化,就開始共同籌備創辦《客家風雲雜誌》;7月1日,正式組織完成,且租好辦公室;10月份創刊,舉辦創刊酒會。此標誌著「臺灣客家運動」之啟動,它扮演著「臺灣客家運動」的火車頭、領頭羊的角色。我們開始短期推動「臺灣客家運動」,長期推動「客家文藝復興」,以利開創與發展「客家文明」。

  1988年春天,以邱榮舉社長為主的「客家風雲雜誌社」,作為「臺灣客家運動」的指揮中心,改採「社會運動模式」,發動各類活動,舉辦「六堆客家之夜」,主導與籌組戰鬥團隊—「客家權益促進會」,集結了海內外客家人和客家之友,1988年12月28日,發動「1228還我母語運動」,有上萬人在臺北街頭大遊行抗爭戰鬥,這是臺灣史或臺灣客家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史無前例,是臺灣客家族群破天荒之舉,它是臺灣客家運動的標誌,代表著臺灣客家人的覺醒,也展現出臺灣客家族群的怒吼、強烈抗議及基本要求。

  1988年的「還我母語運動」,發出了臺灣客家人的怒吼、嚴重警告及強烈呼籲,要求與表達臺灣客家人要「尊嚴、平等及還我母語」,它突顯了「臺灣客家運動」,使得臺灣的政府與各主要政黨開始重視「臺灣客家運動」的主要訴求,其中關於臺灣各族群的語言文化,就是重點中的重點,我們必須趕快想方設法搶救臺灣各族群的「母語」。因此,「臺灣客家運動」的主軸,就是要緊抓「客家文化」(特別是客家話),一定要想辦法要求政府、政黨及民間,共同重視與傳承臺灣各族群的語言文化,這樣才能較有效地傳承「客家話」(客語/臺灣的國家語言之一),此對臺灣客家族群的永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再者,1980年代發動的「臺灣客家運動」之「還我母語運動」(1988),啟動了「臺灣母語運動」,它強烈要求當時的政府與執政的中國國民黨,應調整「國家語言政策」,強調當時不平等、不合理、不公不義的「國語」(類似北京語,或普通話)政策,應作重大變革;當時臺灣的《廣播電視法》,也應作重大修改,必須去掉那不公不義的惡法;臺灣各族群的「母語」,應給予重視且有適度的發展空間;學校教育應實施雙語教育,且落實臺灣的母語教學。後來臺灣政府有從善如流,逐步落實臺灣的母語教學。此對臺灣「國家語言政策」的重大改變,推動臺灣學校教育的母語教學,傳承臺灣各主要族群的語言文化,及臺灣歷史文化的永續發展,產生了既深且廣的重大影響。這就是「臺灣母語運動」在20世紀末的啟動與初步發展。

  因此,1988年的「還我母語運動」,是「臺灣客家運動」的重要標誌。再者,1988年的「還我母語運動」,啟動了「臺灣母語運動」,同時它也是臺灣推動「臺灣母語運動」的重要里程碑。

  臺灣究竟要如何推動「臺灣母語運動」呢?我認為應該從兩方面來思考與規劃:一是國內方面;二是國際方面。國內方面,臺灣應該可以從三個層次:憲法層次、法律層次及公共政策層次,分別向前推進。關於憲法層次,採修憲或制憲方式,在新的臺灣憲法中,参考國際人權法案強調「母語權」的重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視「母語教育」,讓臺灣人擁有「母語權」保障的基本人權,且重視「母語教育」。關於法律層次,新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要好好地落實,並修改《廣播電視法》。關於公共政策層次,應調整「國家語言政策」,並規劃與執行優質的「客家政策」。至於國際方面,臺灣應推動國際連結,可多参考國際人權法案,讓臺灣與其他民主國家相互連結,進行國際接軌。

  2018年12月2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全文17條。2019年1月9日由總統蔡英文公佈後,自2019年1月9日起施行。再者,2019年7月9日,文化部訂定發布《國家語言發展法施行細則》,全文10條。因此,現今臺灣的《國家語言發展法》及《國家語言發展法施行細則》,是保障及推動臺灣各族群語言發展的法律依據。這就是「臺灣母語運動」在21世紀初的階段性發展成果與現況。

  我們為了要傳承與發揚臺灣各族群的歷史文化,就必須共同優先搶救臺灣各族群的「母語」。「母語」是臺灣各族群文化的「根」,是臺灣各族群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色,是評定臺灣各該族群是否有「尊嚴」且有「受到基本的尊重」之重要指標。例如:「臺灣客家人」,就是「臺灣人」(臺灣共同體),且是「客家人」(客家共同體)。我們臺灣客家人可以說「客家話」(客語),且「客家話」(客語)就是「臺灣話」(台語)當中的一種,這樣「臺灣客家族群」才能算是有「尊嚴」,才有「受到基本的尊重」。有「客家話」,才能一代一代地傳承「客家文化」,客家人在臺灣才能有「尊嚴」,且不會被滅絕。這就是30多年來臺灣客家人所最早發起、主導及強調的「臺灣母語運動」,它是我們臺灣人民共同搶救臺灣各族群的「母語」之重要關鍵。

  有關強調「母語」之重要性的「客家祖訓」,例如:「寧賣祖宗田,毋忘祖宗源。寧賣祖宗坑,毋忘祖宗聲。」這類「客家祖訓」,我們在31年來的「臺灣客家運動」中常提倡與標舉,它強調兩件事:一為祖宗的淵源不能忘,要慎終追遠;二為祖宗講的話(客家話)不能忘,不能背祖。由此可知,「客家話」(客語)對臺灣客家族群而言,它是極重要的寶貝。

  長期以來,臺灣的「國家語言政策」,獨尊所謂的「國語」,而打壓臺灣各族群的「母語」。1988年的「還我母語運動」,我們主張臺灣的「國家語言政策」必須作重大變革,絕不能繼續獨尊過去的所謂「國語」,而是必須讓臺灣所有的族群語言文化,也有應該有的尊重與適度的發展空間。

  「臺灣母語運動」促使臺灣逐步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並大幅度調整「國家語言政策」。「臺灣客家運動」和「臺灣母語運動」已推動了30年,使得臺灣逐步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並大幅度調整「國家語言政策」,這是可喜的好現象和最新趨勢,因此臺灣客家永續發展,應特別重視客家母語的傳承,進而使得客家文化得以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簡言之,1988年的「還我母語運動」,是「臺灣客家運動」之重要標誌。它強調:「尊嚴、平等及還我母語」。再者,該次的「還我母語運動」,啟動了「臺灣母語運動」,迫使臺灣政府與各主要政黨不得不開始重視臺灣的母語研究、教學及推廣,並開始逐步研制《國家語言發展法》,調整臺灣的「國家語言政策」。

  .................................................................................................................

  作者:邱榮舉/桃園中壢客家,現任台灣客家教師協會理事長。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臺大客家研究中心創辦人與主任、國家發展所教授兼所長等。1987年《客家風雲雜誌》共同創辦人與社長,1988年「1228還我母語運動」登記人與總領隊。研究領域:政治學、臺灣政治研究、客家研究、學術論文寫作研究。






  Facebook Twitter Line

▲BACK

贊助單位 /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
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
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
鄭曉峯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
◆ 編 輯 群/ 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陳昀楨、彭賢明、
廖千慧、賴音如、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李岳哲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