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337期 2019/11/15 出刊/ 半月刊

 

 

客家人的信仰―三山國王(馬來西亞增江新村北區)

【文/江玟琪/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26012


  信仰,乃是抽象之物,存於人的精神。是人類對於某些事、物、宗教的一種信心和信任。在我還未到訪霖田古廟前,我從不知道籍貫和信仰能有所聯系。霖田古廟位於馬來西亞甲洞的增江新村北區,該新村是全馬來西亞最大的華人新村。增江為什麽分為南北兩區呢?那是因為新村中間被甲洞路分隔,才使得有南北之分。增江新村北區主要由客家人和福建人占多數,其他籍貫包括了海南人和廣東人等,建立霖田古廟相信是當時南下的華裔移民將自己原有的信仰帶入增江,建廟立碑,好讓自己在異鄉時有所寄托。我從當地售賣擂茶的攤主得知,當地有許多客家人都會到霖田古廟膜拜。

26012


  客家人的其中一個代表信仰是三山國王(不能概括當地客家人必定信仰三山國王)。三山國王指的是明山(清化威德報國王)、巾山(助改明肅寧國王)和獨山(惠威弘應豐國王)的山神,屬於自然神明,一直到後來演變成「社會神明」。最初三山國王的形象本為山,山是自然的代表,也有書中記載「有神三人出現於巾山之石穴,自稱昆季受命於天,分鎮三山」,所以三山國王最初的職責應為鎮守三山,直到後來百姓將三山國王視為避禍納福的神明,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等關於社會向的祈禱,三山國王才逐漸社會化。當然,關於三山國王的起源與發展有許多說法,上述只是其中一種。
26012

26012


  在此行中,最讓我驚訝的是三山國王的娶妻文化。在我的認知中,神明娶妻是不存在的,我也從客家學院同學的口中得知,這大概是將神明「人格化」,人類「神格化」的一種,形成了所謂的「人神戀」,三山國王的妻子則被稱為三山王後。三山王後被放置在另一個廳,類似於偏殿的空間。三山王后的貢品有一個特殊的點,那就是擺在三山王後前的貢品是化妝品,我認為這也是表現出神明「人格化」或前面的提到的「社會化」吧。

  機緣巧合下,我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客家人,雖說三山國王不屬於當地客家人一定要追隨的信仰,但我相信這對於客家人具有一定代表性。






  Facebook Twitter Line

▲BACK

贊助單位 /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
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
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
鄭曉峯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
◆ 編 輯 群/ 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陳昀楨、彭賢明、
廖千慧、賴音如、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李岳哲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