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336期 2019/11/01 出刊/ 半月刊
客家戲曲中的語言混用現象 【文/薛常威/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在職專班碩士生】 不同語言的混用,可以讓劇情更活潑,也能讓演員能更自由地藉由不同語言音義的刻意混用、製造誤解,給觀眾帶來更多的歡笑。語言混用現象可以說是當今客家外台戲與傳統客家三腳採茶戲以及新編客家戲曲最重要的區別之一。 楊桃:講到阿拿達,嘻,還慶了哪,看佢恁樣細細隻,老人家講个毋會爭差,該「人薑筋,膦半斤」,唉哉,實在楊桃个福氣。好啦,遽遽喊阿拿達出來,阿拿達~~老公。 黃梨:(筋疲力盡拄枴杖上場)喂,媽媽,妳哪會這樣僥倖?(閩南語歌) 楊桃:唉喲,阿拿達。你唱這歌,𠊎摎你唱一條,爽爽歪歪,久久來一擺。 (閩南語老歌房間仔內) 黃梨:好咧~~~ 楊桃:爽爽爽(豎起拇指 ,說閩南語)。 黃梨:妳爽,無爽。𠊎佇毋著,還絕代喔。三餐兩點心,𠊎佇毋著。 楊桃:老公(說國語)。 黃梨:妳食恁鹹。 楊桃:食恁鹹?過聽𠊎一句話就好。該日本人講个,阿拿達~もう一回もう一回。 黃梨:唉喲,no no no。 楊桃:𠊎有學著喔,該該該,阿兜仔講,darling,once more,again again again。 黃梨:唉喲喂,𠊎盡量,no no no 。 楊桃:好了啦,這棍仔,無愛了啦。唉喲,你死了啦。 黃梨:差毋多啦。過再下去,𠊎死無命。 這段對話,出現了 閩南語、 日本話、英語跟國語不同語言的出現,讓這段表演生動豐富許多,可以帶來更多笑果。但是這種不同語言的混用在傳統的客家三腳採茶戲 裡沒有出現,而在現在新編的精緻客家戲曲中又不被允許。 語言的混用 在表演形式自由多變的客家外台戲反而被大量的運用,反而成為其特色。 註: 1. 爭差 zang24 ca24 相差。 2. 人薑筋,膦半斤:比喻男生雖然個子小,但是陽具很大。 3. 三餐兩點心:比喻頻繁的意思。 4. 佇毋著du55 m11 diau11 指身體或心理不能承受或負擔。 5. 食恁鹹:比喻性慾強。 6. 死無命xi31 mo11 miang55:糟糕透了。
客家戲曲中的語言混用現象
【文/薛常威/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在職專班碩士生】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