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319期 2019/02/15 出刊/ 半月刊

 

 

做中學

【文/呂昱宏/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二年級】

 

  做中學華語文教學概論的老師,在學期中開始了翻轉式教學,隨機分配有關華語教學的主題,讓我們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報告。報告的主題很豐富,像是「從華語學生的角度看待繁簡字體」、「各國對華語檢定所舉行的考試資訊」等……。一開始是覺得這樣的教學方式實在很難達到什麼效果,因為我總覺得由學生來講述老師本該說的內容是很奇怪的,感覺老師想要休息。且儘管老師就坐在台下,聽著學生報告,但難免覺得不太踏實。另外,我也不太會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因為不喜歡花自己的空閒時間在備課上。到距離報告上課日的前兩天,我和另一名組員才在圖書館地下一樓完成PPT。那時的想法是有點小激動的,因為那時候才知道學校除了女十四舍之外,還有這麼一個可供討論的地方,環境還比十四舍來的安靜。我想著考試期間的我應該能來這邊看看書,可惜就是不能讀個通宵,畢竟那地下一樓比舊圖的K中又多了個溫暖的好處。我的小組分配到的報告主題是「非母語學生對學習華語的看法」。本來設想的方式是一部份使用問卷來進行,一部分採一對一的方式去訪問學校的外國學生。不過,這個計畫卻因為我個性懶散,也恰巧碰上當月中旬我和家人的出遊,最後落得只有問卷的部分,而沒有感覺最有趣的實際訪談。

  填寫問卷的人總共有二十五個,有兩位是韓國人、一位德國人,其他則都是越南人。因為同組的同學是來自越南,所以她便將這份問卷上傳到她的越南朋友群組。本來我也想能夠請正在學習華語的朋友轉寄給她班上的同學,只是後來想想又不太好意思,又這樣不了了之了。製作報告的方法是對問卷進行統整,將問題的每個去回答進行分類,並且簡單說明這個回答出現的原因。

  在製作報告之前,我們都沒有很仔細的閱讀我們的問卷結果,只能臨時進行統整。過程中,我發現幾個有意思的部分:學習華語的動機可能來自於外在環境的影響,這是學校獎學金申請的條件,組員和我補充提到台灣獎學金提供的比較少,大部分來台唸書的人是需要自費的,所以會需要依靠獎學金來補貼生活;華語的困難點比較少部分有關於文法的地方,這是因為我們訪問的人大多數是來自越南的學生,而越南語和中文的文法結構,據組員和我說明,它們兩個是想差不多的。若受訪者大多數是來自法國或是韓國等國家的同學,那麼文法的部分可能會大幅增加;唯一一位的德國學生提到理想中的老師的特質是:重視自身的職業,我想這也很貼近我對於德國人的想法,即他們對於自身的所作所為具有一定的要求。

  這些有趣的地方都是組員和我提醒一番後,我才注意到的。這時我才明白,每件事都是做中學,學中做。學的多少取決於自己是做的好差,怨不得提供自己能夠自我學習機會的別人。

  翻轉教學其實並不是我原本所想的老師想要偷懶,它多少都是可以學習到新事物的,如果沒有,那是和學生自己偷懶絕脫不了關係的。拿問卷來說,如果只是將問卷的回答進行統整,含糊的完成報告,那就會錯過需要對於回答進行更深一層的研究猜想才能得出的、那些值得了解的部分。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
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
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
鄭曉峯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
◆ 編 輯 群/ 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陳昀楨、彭賢明、
廖千慧、賴音如、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