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318期 2019/02/01 出刊/ 半月刊

 

 

客家技藝的傳承——絲纏花

【文、圖∕陳芯慧∕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四年級】

 

26012 26012

  在2012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纏花」,其實是客家文化的古老手工藝之一,它集典雅古樸於一身,展現了客家文化的美。

  「纏花」,顧名思義即是以絲線類素材繞合在紙片和鐵絲上,由多片花葉組合而成的手工絲線花。這樣細緻的客家絲纏花,造型豐富多變,色彩更是鮮艷美麗,在過往年代應用範圍亦相當廣泛,像是房間的掛件、女性的髮飾等等。

  只是在講求經濟利益、工商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在現代人們眼中,這項傳統的手工技藝已逐漸變成一個陌生、遙不可及的名詞罷了,隨著時代的變遷,漸漸地也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使得這樣精美的客家絲纏花手工技藝正在瀕臨流失的危機。

  很榮幸的,系上在十月、十一月份開設了絲纏花工作坊,並且邀請到了來自新埔的客家纏花達人——郭凡瑄老師和大家分享這項傳統技藝。

  郭老師承襲祖輩的客家纏花技巧,製作各式各樣富含客家精神的纏花作品,甚至亦將纏花與生活作結合,讓傳統與現代彼此相容並存。郭老師說她之所以會對纏花有濃厚情感與熱情乃是因為她幼時就常跟著祖父母一起製作客家纏花,纏花對於郭老師來說早已融為生活的一部份了。

26012

  透過此次工作坊六小時的課程讓我得以有機會接觸到這項傳統客家技藝,從實作中體驗到絲纏花的製作過程。也是在實際著手的過程中,讓我了解到纏花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因為看似簡單的技藝,其實是需要相當細膩的手工去完成的。從打版、剪紙片、折鐵線、纏絲線等等步驟都是極需要耐心和專注力的,最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光是纏一小片花瓣就花費了我將近一小時的時間,可見纏花的耗時並非ㄧ般人所能想像的,正是因為實際的操作,也才讓我體會到纏花的辛勞與不易,但是當自己看見成品一點一滴在成形時,那種感動是無法言喻的!除此之外,纏花最重要更是纏花成品表面的色澤,一朵好的成品,除了有完整的骨架之外,花朵所呈現出的色澤鮮明度亦是在纏花過程時要拿捏的重點之一,纏線太緊、太鬆以及纏花手法都會造成色澤度有所差異。所以說,一朵纏花成品,背後的作工是極為細緻縝密的,除了基本動作纏線之外,還要把線搓開加上其他繞、捻、盤、綁等的技法才能成就出一朵完整的花。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短暫的六個小時的工作坊只能做到「體驗式」的課程,在有限的時間上會顯得有點倉促。但是至少,透過這樣的推廣學習的確是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客家纏花這項傳統技藝,我也由衷地希望這項客家傳統技藝的美好能夠讓更多人看見,並且傳承給更多的世世代代。

*圖一:絲纏花工作海報(網路下載)
*圖二:本人在纏線時的模樣
*圖三:本人所纏出來的花瓣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
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
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
鄭曉峯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
◆ 編 輯 群/ 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陳昀楨、彭賢明、
廖千慧、賴音如、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