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315期 2018/12/15 出刊/ 半月刊

 

 

部落客原接觸趣

【文、圖/梁萩香/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博士班二年級】

 

  為了「苗栗客原語言接觸」研究計畫案田調,平日都要工作的學姐妹們,大家跟著秀琪老師日以繼夜、加快腳步搜集文獻及相關資料,搜集的過程,彷彿經歷一次次的文獻旅遊,要不是因田調身歷其境,會以為書上寫得有些誇張,田調首站天狗部落,曾到過這個部落的遊客形容它是深山仙境、雪霸秘境等,有些遊客則形容說「再好的國畫大師也畫不出這裡的美,再強的攝影師也拍不全這裡的景,再柔情的詩人也寫不出、形容不全這裡的美景與情境。」

26012

  我們田調方言點有好幾處,聽從老師規畫,從艱難的深山部落開始,首先直奔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看似不遠的前方,因為山路蜿蜒、崎嶇、陡峭,從車窗往外望,彷彿處處斷崖、險象環生,還有巨大的落石靜悄悄坐在路邊嚇遊客,好像開玩笑般Say Hello,突然出現的巨石,讓大家心跳加速,頓時產生不小壓力,擔心是否有其他落石?但我們心照不宣,未將不安掛臉上,也沒多說什麼,怕影響他人心情,路上只講笑話,笑聲一串串,為我們的田調增添一些興奮劑,沿途意想不到的美景,也幫我們緩和緊張的情緒,讓我們忘卻緊張與不安。

26012

  在車子小心翼翼爬坡前進時,秀琪老師驚呼:「前面那是什麼?」大家一致朝前方目標望去,哇!是可愛的「鰱鯉」(穿山甲)耶!車燈照射在牠身上,好像害牠受到驚嚇,努力的加速想逃走,慢慢扭屁股的樣子超萌,身上的灰白偏銀白色外衣,閃閃發光,樣子更萌更漂亮,好不可思議,長這麼大,第一次親眼見到穿山甲這保育類動物,相當驚喜、興奮,期待接下來會驚喜連連。

  泰安鄉,位於苗栗縣東南方,佔全縣面積約三分之一,是苗栗縣轄下面積最大的鄉,也是苗栗縣原住民鄉之一,族群主要是泰雅族人、客家人,但這裡的人口密度卻是苗栗縣最低,目前天氣狀況是早晚溫差大,白天會熱得冒汗,晚上氣溫卻只有七~八度,必須緊抓外套注意保暖。

26012

  我們首站目的地─天狗部落,座落在雪山南側的大安溪谷(位置說得更詳細算大安溪上游的右岸),這裡其實是八個泰雅部落組成:中興部落、大安部落、梅園部落、天狗部落、象鼻部落、永安部落、士林部落、馬拉邦等八個部落。環顧四周景象,每個部落周圍都有層層疊疊的雲海,偶爾也像一層薄紗輕輕地罩住建築物,美極了!

26012

  天狗部落舊地名「pa11 nu53」,因日治時期這裡地勢高於梅園,地形看起來像一隻狗伏蹲著,日本人相信這必定為吉兆,認為「天狗」必能好好守護這一片土地,因而將地名改為天狗,現今地名改為「梅園」,住戶約170戶左右,實住人口約600人,百年前的部落勇士們,為了族人的尊嚴及生存問題驍勇善戰,日軍兵分三路,從東勢、大湖、卓蘭夾擊天狗部落,但日軍屢戰屢敗,最後,只好動用飛機進行地毯式轟炸使其投降,後來日本人為了壓制泰雅族人,特在此地設立許多警所,甚至架設一座炮臺─丸田炮臺,直到今日仍能看到上述的遺址。這裡尚有紋面老人,96歲高齡,當地人稱她國寶,傳統泰雅文化有堅定信仰,他們家規嚴謹,重視孝道,不孝者會被驅逐,甚至可取其性命,族人也只有驍勇善戰勇士,及精於編織的婦女才有資格紋面,是身份地位崇高象徵,他們相信紋面者死後得以跟祖靈相會。

26012

  採訪第一天,晴空萬里,略為悶熱的天氣,大家不停冒汗,討論將小桌子搬到戶外大樹下進行錄音,透過楓紅層層,偶爾鑽進來湊熱鬧的微風,讓大家面露微笑順暢地一問一答,訪談過程中,驚訝受訪者很會講客家話,甚至能說四縣腔、海陸腔、大埔腔,也能說華語、閩南語,加上他們每日使用的泰雅族語,簡直就是語言天才,我個人猜測及想像他們的先祖們,本來單純的「以物易物」生活方式,不需要接觸外來族群,當時只說族語,但環境漸漸改變了,為了生存,必須與外人打交道、做生意,頻繁的接觸後,讓他們學習以及使用客家話?! 膚色黝黑略帶點兒紅的受訪者,根本就像是客家人,標準的客家話,開玩笑的話及罵人的話,都說得好溜,有些話,簡直說得比客家人更加道地,讓我好佩服。

26012

  調查語法時發現,受訪者雖能說一口流利客家話,但天天高頻率說族語的受訪者,因日常生活幾乎只說族語,所以很自然地,他們客家話的語法跟隨著自己泰雅族語的語法習慣,例如:受訪者們「把字句」消失得很明顯,多瞭解後,果然,泰雅族語沒有如漢語的「把字句」(又稱處置式:主語+「把/將」+賓語+動作)。另外,我個人覺得聲調問題也明顯有差異,雖然受訪者能說華、客、閩語,但習慣說族語的受訪者,在錄音筆關機讓大家休息的時候,他們會像學生下課般,開始輕鬆地閒聊,當下,大家的華、客、閩語聲調會自然地跟泰雅族語聲調較吻合一致,說話喜歡、習慣平調,而不是原來華、客、閩語應有的調值,真有趣!

  田調第三、四天是泰安鄉清安村,舊名為馬都安社,當地居名散居在大湖溪上遊右岸和洗水溪(清安溪)上游左岸,因而得名,後來才進此區開墾的客人都稱它「洗xienˊ水坑」。日據初,諸番社經常出草襲擊,被日軍平服後,改名清安。在清安田調得到更多語料,印證語法深受泰雅語法影響,採訪過程發現某些現象及文化很有趣,例如:泰雅族是遊牧民族,生活所需肉類皆狩獵得來(有需要才打獵,不會多捕獵形成浪費或破壞生態平衡),因住所會經常遷徙而沒有農耕,農業、農田、農具相關詞彙不瞭解,大多無法說出,大部份水果也因日本人、客家人傳授種植技術才認識,故水果類的外來語大多為日語、客語直翻。生活常見顏色泰雅語只有黑、白、紅、青四種,本想「彩虹」有紅、澄、黃、綠、藍、靛、紫七色,定能問出顏色說法,結果,他們覺得彩虹是「鬼橋」?!其他顏色皆由大自然的實體顏色調和、組合而來,相當有意思。動物有分公、母,皆是性別在動物後,例如:公雞讀為雞公、母牛讀為牛嫲,也因這概念,陌生的詞彙例如「和尚、道士、尼姑」,把受訪者搞糊塗了,「尼姑」讀成了「和尚嫲」,讓大家忍不住噴笑,也逗得發音老師自己哈哈大笑。

  語言真有趣,田調更有趣,但不有趣的是「母語傳承也面臨危機」,受訪者的親朋好友們,家家戶戶因父母忙碌、親子時間少,學習母語,大多得要依靠一星期一次的學校族語課程,時間很有限,回家後,也沒太多族語對話練習,因而造成許多泰雅青年、少年不太會講族語了。這情況跟我今年暑假調查浙江畲語相同,也跟我們臺灣客家語情況一樣,家裡大人不常與孩子們說母語,只盼學校老師教會自己的下一代,讓母語傳承下去,這真令人憂心啊!苗栗田調任務尚未完成,語言傳承也尚待努力,咱們大家一起加油吧!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
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
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
鄭曉峯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
◆ 編 輯 群/ 李秀鳳、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陳昀楨、彭賢明、
廖千慧、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