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313期 2018/11/15 出刊/ 半月刊

 

 

醫護客語工作坊

【文/呂昱宏/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二年級】

 

  這個週末參加了學習醫護客語的工作坊。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有一些客語基礎的我們熟悉醫護客語,好讓我們能夠在之後的禮拜二前往壢新醫院,幫助看護們更好的學習客語。看護們的雇主大部分都是說客語的、中文可能並沒有說得太好的人,這樣的活動讓看護和他們之間能不因語言的關係而有所隔閡。

  活動設想的蠻周到的,對我而言,它的存在是找不到紕漏的。像是看護們學習的時間便是在雇主進行醫療過程時進行,而那時也正好是我們學生星期二的早上,對多數學生來說是無所事事的時候;而身為輔助看護們學習的我們,也能夠在過程中觀察客語薪傳師的教學,或多或少地學習到如何教授其他人客語。對負責活動的醫院和校方來說,前者對病人提供了更好的服務,讓看護能夠學習客語,多少也能夠提升形象;後者則是落實與社會結合的概念,將學習和實作相互結合。不過,說到底,這些種種都是建立在「推廣客語在社會的使用」的目的之上,相信最大的受惠者到底還是客語。

  課堂是由兩位分別說四縣腔和海陸腔的老師進行。她們好像兩種腔調都會說,只是配合著一天教授一種腔調的計畫,才各自選擇一種腔調的。不知道是因為說客語的中生代對於語言的天份比較的好,還是單純學習的時間夠多,他們總能說兩種以上的腔調,而我們這些年輕一輩的客語大多學講一種腔調便已十分勉強。第一天除了單純的客語字詞學習之外,還有專門從醫院過來的人教導我們該怎麼應對一些在醫院有可能遇見的事。我本來覺得我們擔任的是輔助教學的角色,沒想到我們還需要知曉這些事情,因此他們前頭所說的專業知識其實並不這麼認真。不過,在真正被他們領著想過書中所給的情境之後,我倒也覺得挺有意思的。並不是說我學到了用客語回答處理個別情境的方法,而是它的內容。像是遇到病患不和家人說話,而家人跑來求助時,我第一反應是跑去和病患詢問原因,但是比較正確的作法卻是假裝不知道有這一件事,只是跑去病患那做例行的關心。讓病患自己說出他的想法,如此才能順藤摸瓜找出原因。若是按照我的回答,那病患有可能便會認為我和他的家人是一邊的,一起來「欺負」他。這是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另外還有遇到想要自殺的病人時該說些什麼(先同理心,而不是問為什麼)等等。除了這些和病人相處的小技巧之外,其他學習的便是單純的客語字詞以及文句的發音了。這些都滿沈悶的,但也讓第二天下午的上台說客語對當時的我來說算是非常有趣的,不然以往的話,我想大概也只會是平平淡淡地說幾句,然後結束。

  真的要我和能說上幾句的,那應該就是工作坊開設的時間了。那是在十月十三號和十四號,這週的禮拜三是放假的雙十節,而剛好我禮拜五也是沒有排課的,因此只要請好禮拜四的假,我便能一連放五天,快五天半的假。我明白禮拜六、日的選擇可能是因為老師平常需忙於自身工作或作業而選的,也知道整體來說,參加這個工作坊是有意義的,但是總是覺得有些可惜。何況這一系列的活動又和一堂課程有所連結,不是說這樣不好,畢竟若不這麼做,實在很難想像會有那麼多人參加。但是這樣的關係,我感覺我就像被套牢一樣,拿自己的自由來換學分。

  隨著工作坊的結束,為了把犧牲的娛樂時間補回來,我看比賽的直播看的有些晚,醒來的時候,早上的第一堂課是已經開始一半了。當我從我的宿舍趕到遠在正對面的學院時,第一節已經差不多要結束了。秉持著不讓同學分心的想法,我選擇到外邊的椅子休息。休息時候,遇到了常和我打招呼的老伯。他一眼就看出我正處於該上課而沒上課的時候。他坐下和我聊了起來,問我昨天在工作坊的情形,又旁邊的教室是不是又有活動。我開始時是訝異於他竟然記得我和他說過這件事,畢竟我自己也忘記了,然後才思考起他所問我的事情。我說:「是一樓客院垃圾太多的問題嗎?」他說是,但也提到另一個他覺得很嚴重的事情,就是廁所衛生紙被大量的使用。我想起昨天確實有許多民眾到客院來遊憩。不過之前也都會如此,也沒聽到他和我特別說過這件事。他和我說,這個週末不太一樣,我們的課加上另一間教室所舉辦的活動,一樓的門是長開的,這讓民眾有進來做出那並不怎麼有公德心的行為。最後具體還說了什麼是記不太清楚了,只記得他提到之後的週末似乎挺常有活動的。我從他的眼神中看得出一絲擔心,不是擔心髒,或是工作量的增加,而是擔心衛生紙被亂抽取。從這裡,我就感覺到我們之間真的有不小的差異。他對資源被胡亂使用,或不是我們學生的人使用,感到糾結。然而我卻相反。那時上課鐘已響,他趕著我去上課。離開的當下,我覺得他擔心的真的只是件小事,不要增加老伯的工作量才是重要的。

  最後,作為一個學生,所學還是客語專業和社會科學,我想這個活動和社會相結合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點。我實在是滿佩服想出這個活動的人。這會需要一雙能夠看到社會缺少什麼的眼睛,以及連結資源的靈活頭腦。希望他能夠多多想一些這樣子的工作坊。近幾年,觀光旅遊成為一個熱門的活動,我想這也應該要能和客語、客家等相關事務做結合,希望之後能有關於那的工作坊供選擇。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
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
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
鄭曉峯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
◆ 編 輯 群/ 李秀鳳、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陳昀楨、彭賢明、
廖千慧、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