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307期 2018/08/15 出刊/ 半月刊

 

 

畲族記趣─消失中的畲語

【文、圖/梁萩香/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博士班一年級】

 

  又重拾書本當學生,感謝教授們引領進入更深層的語言世界,平日像家人的羅生們(羅肇錦教授學生太多,許多學生早已成為我們的授課教授,所以有人尊稱羅教授為師公,也有學長姐告訴學弟妹,大家都是羅老師學生,細數哪一屆會搞混,乾脆都稱羅生們),除了在客院一起工作、一起上課,大家聚餐聊天之餘,最愛討論的就是音韻學相關問題。

  學期剛剛結束,感謝羅肇錦教授這學期豐富緊湊的課程安排,從漢語、客語出發,到土家族語、苗語、瑤語、侗台語及其他少數民族語言,再從上古、中古到近代音韻探索與討論,每星期的上課報告都能讓我們學生神經緊繃,深怕讀書太少而搞砸報告,但每星期結束報告的瞬間,教授的講解與指導,都能讓人收穫滿到興奮不已,尤其輪到我報告《畲語》時,從滿懷疑惑到解答如花朵在心中一一地綻放,這心情愈來愈美麗,美到想在心中花園來一段華爾滋。

  趁著暑假來臨,我請夏日豔陽陪我一起到畲族探險去,稍作功課之後,簡單收拾行囊,即動身前往浙江省景寧,住得最多天最有感覺的是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畲族自治縣大均鄉的水碓垟村,這村莊包含了早期十一個原始村落,在浙江省的第二大「人工湖」千峽湖(位於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是浙江省最大的峽灣型人工湖,也是繼西湖、千島湖之後的第三大美女湖,有著罕見的高山峽灣風光與生態美景)上游,夏天戲水遊客將進出的馬路擠爆,我抵達時,搞不清楚入口在哪兒,因為,前方乍看很像一大片停車場停滿了車輛與人們,完全沒有行人可走的道路,戲水遊客將這裡點綴成一幅令人陶醉的畫。

  浙江的漢語方言分布較為複雜,境內三大漢語方言為吳語、閩南語、徽語,吳語是境內使用人口比例最高的漢語方言,其次為閩南語。在閩南語環境長大的我心裡想,到浙江省當背包客,應該不至於語言無法溝通吧?看了前輩游文良老師、羅美珍老師、羅肇錦老師、吳中杰老師等人的文章後,決定依照畲族旅遊十大排名景點依序體驗,因為排名景點正好都不跟老師們田調方言點重複,我又可以趁著旅遊度假,從大範圍到小範圍,觀察浙江畲語有變化嗎?麗水畲語有變化嗎?景寧畲語有變化嗎?這感覺還不錯。

26012

  從畲鄉之窗─大均鄉開始深入瞭解畲鄉風情,因為大均鄉是浙江省景寧縣的生態示範點,在2009年時被批准為國家級景區,這個古鄉鎮始建於唐末,一千多年來,一直是甌江支流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經濟繁榮,也重視耕讀風氣,很符合我想探究的「畲客關係」,所以大均鄉被列為我的旅遊口袋名單。大均鄉有「三桿民俗」,即筆桿、秤桿、竹桿(撐竹篙),以前大多依靠寫契約、寫文書、做生意與撐船謀生,在有明清風格的古樸石板街貌上,顯得更雅緻,難怪這裡有「小溪明珠、浙南芙蓉鎮」美稱。

26012

  從浙北杭州搭長途大巴到浙南景寧需要五個半小時,不算太遠,若從南邊的福建省進入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也算近,因為高速公路可幫大家二小時抵達,此行為了體驗畲鄉風情,在大均老街發現到一個「輋」字老舊刻痕時,興奮不已,因為「輋」指近山之地,中國南部不少地名以「輋」命名,例如香港的大輋峒、禾輋,廣東省的大輋坳、坪輋、留輋村等,「輋」古通「畲」,皆是一個少數民族的名稱,「畲族(根據雷楠陳煥鈞2006《鳯凰山畲族文化》說明「畲族」各地同胞公認的始祖開基地是廣東省潮州鳯凰山)」目前散居在福建、廣東、浙江、江西、安徽省的山區。

26012

  在聽浙江景寧的畲語時,因當地人說話挺快的,再加上有特殊口音,剛開始會聽得有點兒吃力,但聽久了,漸漸適應,偶爾還會以為是臺灣各種客語大集合,多少猜得到他們在說些什麼,真是振奮人心哪!有趣的是,曾祖父「公pa11」、曾祖母「阿pa11」或 「老pa11」,早期女性地位似乎比男性高,大膽假設為母系社會。另外,任何線材纏繞成團,華語說「線球」,景寧畲語說「sang55 卵」,「線」是山攝開口三等字,跟客家話明顯差在-i-介音,你家、我家、他家的家都說「寮」,例如「我家」讀成「我寮ngoi11 lau11」,「寮」」是效攝開口四等字,也跟客家話明顯差在-i-介音,當然還有好多類似情形,我初步判斷,浙江山巒疊翠,進出不易,交通成為溝通的一大障礙,這裡應該是本來就沒有-i-介音佔大多數,並非-i-介音掉了!

  當地畲族還有一個現象,與臺灣相似,年輕人、小朋友大多講普通話,不想學母語,浙江麗水市各處小學為傳承母語、搶救母語,編輯了各式精彩母語教學課程,從幼兒園到小學,各年級每週至少一節課,有的學校還強制二倍、三倍的課程量,課本內容使用漢語及羅馬拼音教學。當地長輩頗憂心,以三代同堂家庭為例,老人家的兒子、媳婦都跟孫子、孫女講普通話,孫子、孫女在家大多不願跟爺爺、奶奶以畲語溝通,日子久了,反而強迫老人家學習普通話,要不然,就不跟老人家說話。還有,當地長輩們告訴我,某些畲語的語音、詞彙,實在是不應該用漢語教學,會讓學童搞不清楚。總之,畲語流失很快,流失速度跟咱們客家話相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著實令人憂心啊!

  從游文良2002《畲族語言》一書得知畲語與客家語關係,至今學術界認知尚不一致,從二者的語音、詞彙、語法比較,真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希望趕緊整理出全部採訪的畲族語料及文化體驗,跟前輩們的文獻仔細比對,更期許自己能找到令人驚喜、驚嘆的線索,揭開「消失中的畲語」神秘面紗,希望能夠盡早得知畲語、客家語是否同宗?是否本是一家親?希望畲語、客家語皆能夠搶救母語成功,至少流失速度別那麼快才好啊!首次浙江畲族探險,迷人的畲鄉風情,有趣的畲語,及畲族十大碗美食,都讓我回味無窮,感謝一路上遇到的所有貴人,感謝濃濃的人情味讓人想再踏進畲寨好好體驗,我會再次拜訪唷!

26012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
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
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
鄭曉峯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
◆ 編 輯 群/ 李秀鳳、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陳昀楨、彭賢明、
廖千慧、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