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305期 2018/07/15 出刊/ 半月刊

 

 

談學校客語復振的困境

【文、圖/謝依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社會文化碩士班一年級】

 

客語教學與復振的重擔,目前重心多放在幼稚園以及國小的階段,陳志寧校長以及徐煥昇老師在面對客語教學的現場點出了目前的困境。陳校長指出客語生活學校將客語納入學校課程中,美其意客語納入正規的教學課程中,放入時段會不會排擠其他國英數等主科,以及多元族群的學校其鄉土語言的時間分配,客家族群若為少數可能需要拉出特別學習,容易減損小朋友的學習動機,上述是學校排課的困難處,另外僅在教學期間教導客語其實對於語言學習的助益並不大。

26012

沉浸式教學是繼客語生活學校後的另一種教學方法,欲營造一個常用客家語的使用環境,解決客語課程堂數過少的問題,增加小朋友接觸客語的機會,同時將生活客語落實在學習環境中。沉浸式教學其極限在於尚能營造生活化日常用語的環境,但是面對小朋友年齡越來越高,學習的內容逐漸走向進階抽象的部分,客語的讀物與文章等銜接不上,而客語在面對新興詞彙的轉換能力相較華語顯得困難,因此沉浸式教學較適用於生活場域的教學。

針對上述兩點的弊端,陳校長的因應之道為全客語教學實施,從教材的編選就帶領小朋友進入客家文化,而非內容與客家的脈絡抽離。在全客語教學的環境,學校自編教材,課本規劃從在地出發,淺顯易懂又有親近性,課程深度逐步增加,內容隨著小朋友的年齡逐漸放眼到世界。在翻譯名詞上更能夠貼切真實客語使用情形,文化與語言並行能夠有效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

26012

徐煥昇老師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魅力、指導學生參與客家藝文競賽、實際走訪各處的客家營隊來吸引小朋友關注。徐老師在客語創作上的造詣上令我感到佩服,教學相長,在教授學生的同時,反覆累積自身的客語底蘊。多樣化的教學類型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期培養學生參與全國客家藝文競賽,徐老師深耕客語教學這塊,就像詩人邱一帆描寫的「一坵田,耕一生人;一生人,耕一坵田」,做好一件事就是發光的人生。

陳校長以及徐老師的經驗裡,我們可以看到站在第一線的客語教師點出了,學校行政的課程安排、客語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動機,影響著客語復振的成與敗。目前教師的熱忱與學校的配合是推動客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塊,然在家庭與社會的部分仍是客語推廣要再加強的方面。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
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
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
鄭曉峯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
◆ 編 輯 群/ 李秀鳳、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陳昀楨、彭賢明、
廖千慧、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