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98期 2018/04/01 出刊/ 半月刊

 

 

惜紙敬字—美濃「迎聖蹟字紙祭」

【文圖/黃虢恩/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二年級】

 

今年是我到中大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就讀的第二年,隨著修習系上的課程,我對客家文化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常有朋友會問就讀本科系的我對客家人哪一項民俗節慶印象最為深刻,我就不得不提起今年二月到美濃參加「迎聖蹟字紙祭」的經驗。

高雄美濃客家庄由於文風鼎盛,加上民眾勤勉向學、刻苦耐勞的天性,當地有許多的學者都拿到了博士學位,美濃客家庄也因此有了「博士故鄉」的稱呼,我想這也與當地人民珍惜字紙的風俗有關吧!今年二月適逢週末,有幸抽空來到此地參與「迎聖蹟送字紙」的活動,也使我對客家精神的體悟,更向前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聽當地的一位伯伯說道,古時候的人們由於造紙術和印刷術還沒有那麼發達,比較屬於下層階級的農民鮮少有讀書的機會,因此民眾珍惜紙張、尊敬文字的風氣十分盛行,這樣的風俗民情,也漸漸發展成今日美濃「迎聖蹟字紙祭」的活動。每年正月初九「天公生」,也就是玉皇大帝生日那天,當地的民眾會將敬字亭和廣善堂所累積的金香灰和字紙焚燒過後的灰燼收集起來,把它們倒入河中,祈求海龍王能將美濃人民愛惜紙張及尊敬文字的誠意傳達給天上的玉皇大帝,並希望祂能保佑美濃地區的人民幸福平安,這便是美濃客家庄自古以來極為重要的「迎聖蹟送字紙」,並且也是全台灣只有美濃獨有的客家民俗節慶。

26012

(敬字亭,是客家民間為表達對字紙的敬重而焚燒字紙之處。)

那位伯伯還說,長久以來的「迎聖蹟送字紙」活動,都是由當地一個重要的信仰中心—廣善堂引導民眾共同參與。創建於民國4年的廣善堂,流傳下來一個重要且有趣的故事,那就是在二次大戰期間,曾有兩架美軍的戰鬥機,對廣善堂內的老師和學生用機槍進行掃射,照理來說美軍的戰鬥機在掃射過後,應該要投下飛彈將這座建築炸毀,但當時那兩架美軍戰鬥機卻沒有那樣做便調頭飛走了,當地的人民認為是由於神明庇護才能使廣善堂得以保存。聽了這個故事,也使我慶幸如此重要的文化資產沒有在當時被夷為平地,否則今天美濃地區的文化氣息也不會如此濃厚了吧!

26012
(廣善堂外觀。)

「迎聖蹟送字紙」由早上在廣善堂的上香、請神的活動揭開序幕,待民眾上香完、主持人唸完請神文後,大家便帶上前一天收集好的金香灰及字紙灰,準備啟程前往位於美濃溪邊的祭壇。一路上由十幾位穿著藍衫的長輩帶頭,伴隨著樂隊的演奏,我們猶如正式的儀隊一般浩浩蕩蕩地行進了幾百公尺,本來在路旁圍觀的民眾有的為我們大聲喝采,有的甚至直接加入我們的隊伍,實在熱鬧至極!到了美濃溪邊,大家重新佈置了祭壇、請神就位,並且完成上香,再來由和尚主導開始誦經法會,在和尚唸完經文和祝文後,民眾也紛紛拿起一袋一袋的金香灰及字紙灰倒入河中,「迎聖蹟字紙祭」也就告一段落了。從民眾對每個活動細節的一絲不苟,我能感覺到美濃地區惜紙敬字的風氣就算過了幾百年,依然深植在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慣中,使我感到十分敬佩。

26012
(「迎聖蹟送字紙」隊伍,本圖由高雄市美濃區公所提供。)

我的外公是道地的客家人,講得一口流利的四縣腔客家話,但我從小生活在桃園區,外公很少向我提起他在客家庄生活的故事,因此直到上大學之前,我對自己的客家身份認同仍然十分淡薄。但是現在,每當有人問起我身為客家人最自豪的特質是什麼,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是我們惜紙敬字的精神,因為客家人懂得珍惜紙張,使我們感恩惜福、飲水思源;透過尊敬文字,也使我們得以領悟知識的可貴。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
◆ 編 輯 群/ 池姵萱、李秀鳳、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彭賢明、劉宛亭、
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