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98期 2018/04/01 出刊/ 半月刊

 

 

小說創作的背後

【文圖∕李秀鳳∕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生】

 

去年11月底得知景仰已久的李喬老師,將於12/18在苗栗臺灣客家文化館發表演說,講題又是筆者深感興趣的「小說創作的背後」,還好及時在期限截止前一晚趕上報名。

26012

(85歲的李喬老師雖然行動有點緩慢,但只要一上台開講就精神矍鑠。)

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為配合臺灣文化客家館成立,除啟動實體典藏業務,也特別重視客家文學的在地發展,為播下承傳之種子,特別在國際會議廳舉辦這場「李喬文學工作坊」的演講,邀請李喬老師與苗栗縣內近百名高中生展開對談,希望引導更多新血投入客家文學創作。

李喬老師的演講大綱分為兩個主軸,分別是:
「小說創作的背後」—
1. 成長經驗與背景
2. 性格傾向
3. 閱讀與師友
4. 觀察與沉思
5. 對成長土地與人間的大愛
6. 機會
「網路時代的警惕」—
1. 網路知識不可全信
2. 人文社會、生物、遺傳、動植物、生態學等「常識」要不斷充實
3. 養成閱讀「經典」的興趣
4. 能通曉一個外國語文

李喬老師本名李能棋,生於苗栗縣大湖鄉番仔林,他自第一篇短篇小說〈酒徒的自述〉於1959年發表後,即埋首於文學創作近逾一甲子,其知名著作《寒夜三部曲》,曾於2002年以純客語發音的方式拍成文學電視劇;《情歸大地》亦於2008年拍成客家電影《一八九五》。李喬老師曾榮獲2007年第一屆客家委員會客家終身貢獻獎殊榮。

26012
(筆者很開心能與偶像作家合影。)

當日演講時間只有短短四十分鐘,由於長官貴賓致詞稍嫌冗長,壓縮大師的精采演說,致使演講大綱講不到一半,令人扼腕。還好有開放20分鐘讓聽者提問。本文將重點放在李喬老師回覆筆者所提的兩個問題:一、您創作的〈水鬼‧城隍〉,可說是客家民間文學改寫的代表作,請問您對鬼的看法?二、對用客語書寫創作有興趣的後生人,如何從客家民間文學汲取養分?李喬老師說他自從1993年受洗後就不再談鬼了,但他對筆者第二個提問很感興趣,所以花了十餘分鐘答覆。

據筆者蒐集的文獻資料顯示,李喬老師共寫了兩百多篇短篇小說,其中跟鬼有關的共有四篇,依照發表順序先後分別為:〈鬼纏身〉(1965)、〈家鬼〉(1969)、〈尋鬼記〉(1978)、〈水鬼‧城隍〉(1987),還有一篇〈我沒搖頭〉(1969)是跟「魍神仔」有關。還好李喬老師在受洗前已寫好這麼多篇緊張刺激、膾炙人口的鬼故事。

26012
(坐在李喬老師右手邊的是他的夫人。)

李喬老師說道,寫作有許多種方式,改寫民間故事就是其中一種不錯的入門方式。利用民間傳說的題材,改寫創作為另一種故事,其用意何在呢?以李喬老師改寫〈水鬼‧城隍〉為例,有三個理由促使他改寫這個民間故事:一是不滿意原故事的主題與方法:二是借古諷今;三是從原有的故事中發現新主題,或是利用新的技法將故事予以改寫。

〈水鬼‧城隍〉一開始,任職楓城城隍剛滿三月的林淡水,竟然向地藏王菩薩堅辭職位掛冠求去…
「卑職願回東河橋下潛修大道……」林淡水悚然不敢仰視。
「汝身在『三賢』之位,掌理楓城兩界生靈,為何求去?」
「卑職心性不宜為官占位,此城隍重任實……實……」祂實無辭以對。
「再去東河橋下當水鬼?哈哈!」地藏王笑聲十分奇異:「水鬼是要找替
身求往生的,袮又要去破壞千百年例規嗎?」

這就是李喬老師改寫民間故事高明之處,運用倒敘法,顛覆人們的想像,水鬼搖身變為城隍爺,通常是故事的圓滿結局,可是李喬老師偏偏要讓城隍爺想回去當水鬼,吸引讀者一窺究竟。城隍爺為什麼高高在上的官位不坐,堅持掛冠求去?因為有三樁事情令祂十分痛苦:

第一樁是日夜消受大量的牲儀葷供。祂委實想不透,何以世人總以殺生,血淋淋的畜體供奉神祇?以剝奪生命的方式賄賂神仙,豈能要求什麼?增加罪過而已啊!

第二樁是漫天昏地的祈願,而祈願的方法是許以約期的賄賂。想來世人真是無知得愚蠢十分哩!世人以為陽間上下親疏殺人越貨,一切一切都可以賄賂解決,這就認定幽冥地府也是一樣烏煙瘴氣!真是豈有此理。

第三樁情況最難承受了,那就是世人動不動就來城隍爺前發重誓重咒;不但以一己生命魂靈賭注,還往往把妻兒一家人,甚至一族人也陪著賠上去。尤其選舉期間,動輒斬雞頭發絕誓,更是令殿宇震動,座位搖晃不已。要知道,城隍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執行世人的誓言」,那至毒至絕的咒誓,要如何徹底執行?不執行又是一等大罪啊。

李喬老師也對許多人(尤其那些參選人)到廟裡斬雞頭發重誓深惡痛絕,因此他在1971年寫了一篇〈我不要〉為那些被斬頭妄死的雞發聲,控訴人們荒謬怪誕的行徑。
26012
(李喬老師最喜歡和後生人在一起。)

李喬老師透露,他一直很想改寫有關「夫惡鳥」的故事:兒子發現妻子養了一缸水蛭煮給老母吃之後大怒,就騙妻子到水缸低頭探看,接著拿刀砍下她的頭,再把水缸蓋好。幾天後,打開蓋子,有一隻鳥從缸裡飛出來,叫著「夫惡!夫惡!」

李喬老師認為這樣的結局太殘忍也沒人性,因為老母吃了水蛭肉並沒有生病,只是向兒子埋怨肉很韌咬不動,老人家的牙齒原本就比較不好。總之,他對這個客家民間故事很有意見。

李喬老師說,透過改寫雖然可賦予民間文學重生的契機,但改寫並不容易,好的改寫需要創意、想像以及對世事獨到的見解、深刻的體會,才能在虛構裡見真情,感動人心。

期待李喬老師有朝一日能撥冗改寫「夫惡鳥」,讓這則客家民間故事改頭換面,也獲得重生的契機。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
◆ 編 輯 群/ 池姵萱、李秀鳳、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彭賢明、劉宛亭、
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