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90期 2017/12/1 出刊/ 半月刊

 

 

「客家學院週會:『客』從何處來」聽講心得

【文∕許雲菁∕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二】

 

 「客」從何處來?
10/17客院週會專題演講一開場,由秀琪主任為我們介紹客家界重量級人物—羅肇錦教授,曾擔任客家學院院長,現為本院之榮譽教授。
  羅教授開講的第一個議題就很有趣:姓什麼的是客家人?從歷史的脈絡、祖籍地再追溯至其家庭及姓氏,是真的能歸納出某些姓氏有絕大多數為客家人,教授舉例,如姓氏為鍾、彭、藍、邱、羅者,多為客家人;再看看大陸畬族與瑤族最重要的四個姓:盤、藍、雷、鍾,由這幾個線索大概就能知道,其實畬族就是客家,畬就是客、客就是畬。
  「逢山必有客,逢客必住山」,這句話自從我接觸客家研究以來就常聽到,羅教授說「客」這個字當時的本意就是山的意思,表示客家是山上的民族,有可能以居住的特徵當作民族的稱呼,因此也從不少文獻及田野資料中發現,客家族群的食衣住行都與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什麼是「四海客」? 影響客家語言的原因?

  「四海客」這個概念最早就是由羅肇錦教授所提出,四海客是台灣客家族群特殊的存在,所謂「四海客家話」指四縣客家話和海陸客家話接觸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客家腔調,教授提出這個新觀念曾受到很多人懷疑,「一定是在大陸某處就有這樣的腔調,不是四縣與海陸混合所產生的」,這就是要利用田野及研究的方式,去證明這個理論的正當性,而在台灣因為講海陸的人比講四縣的人少很多,講四縣客家話的人已占超過五至六成,兩種腔調的人有所交流時,大多以四縣為主體,其中桃園是最多四海客家話的地區,再來是花蓮,這是因為在台灣移墾進入第二期開發時,新竹與苗栗客家人移往花東地區去,因此也將這樣的特殊腔調帶往台灣東半部。
  羅教授不僅提到台灣獨有的四海客家話,也說到影響族群語言會受到兩大原因所影響:

1. 身處的環境中,強勢語言的干擾,如在台灣,康熙、乾隆來台後直到國民政府遷台,當時第一大語言是「福佬話」,因此影響了在台客家話,大量借入閩南人詞彙,例如:頭家、恬恬、堵好,這些客家話與閩南語發音類似。
2. 國家官方語言政策下的影響,也使得國語成為普遍大家溝通用語,加上傳播媒體廣泛以國語發音為主,使得客語在國語借入下,產生全面影響,例如:太陽、所以、共同,與國語的發音相似。

 對客家領域研究者的忠告

  羅教授提到,在台灣的客家意象「桐花」以及全國客家日「天穿日」,二者其實並沒有獨特性。桐花僅與北部客家人的生活環境所重疊,是早期北部客家人重要的經濟作物,因此南部客家對於桐花為客家意象頗有微詞;而天穿日在台灣,不僅有客家,閩南族群也有這樣過節的習俗。
因此,羅教授提醒我們對於客家研究,不僅要尋找其獨特性,還要找出差別性,如此一來方對於客家有實質貢獻。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
◆ 編 輯 群/ 池姵萱、李秀鳳、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彭賢明、劉宛亭、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