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90期 2017/12/1 出刊/ 半月刊

 

 

雙連坡史話(二)開發故事

【文圖∕徐貴榮∕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清朝「雙連陂庄」(註1)這隻所在,分「雙連坡」同「高山下」兩隻小地方,台灣光復以後,這兩小庄就變到「雙連」同「高雙」兩個村里,分別保留「雙」字。三百年前,大約在清朝康熙末年,盡先來這開墾个先民係由福建漳州府來个姓謝人士,經過幾十年个開田定居,安到「大庄」。到乾隆初年,正轉手分從廣東饒平縣來个姓劉人,姓謝人徙到中壢洽溪庄發展。故所,這下雙連坡一搭仔,姓劉人較多。

乾隆12(1747)年,開饒16世,27歲个劉奇珍帶等兩個老弟華珍、璞珍三兄弟,還過厥大哥个兩個倈仔劉舉、劉邑,總共五儕人,從廣東饒平縣元歌都山前鄉牛皮社來台。初下碼來到台北八里岔觀音山下暫時安居,開田打林。

26012

(圖1:中壢正大街「燃藜第」劉屋公廳100.8.28)

大哥廷珍公在原鄉無來台灣,二哥奇珍公討黃氏無降、三哥華珍公無討,兩房無子息。璞珍公討林氏降武略、萬炳、萬蔚(同萬炳雙生仔)、萬萃四個倈仔,還有娥、眉兩個妹仔,璞珍公就將第三個倈仔「萬蔚」頂分奇珍公、華珍公。大約四十二年後,因為學老、客人無合,時常混亂,相打放火,就賣忒產業,徙到桃園龜山崁頂。萬蔚頂承奇珍公、華珍公兩大房,得着六千個龍銀;璞珍公三千龍銀,由武略、萬炳、萬萃三兄弟各得一千個龍銀,兄弟獨立門戶創業。

大哥武略討王氏單降一子,後代徙到平鎮、新屋、湖口耕種為生。二哥萬炳討林氏降四個倈仔,後來搬到中壢三座屋,擴大到大崙、平鎮耕田。萬蔚討林氏降五個倈仔,後來移徙雙連坡大庄,同原來在這墾拓个謝姓業主買地開墾。老弟萬萃討黃氏降五個倈仔,先搬到新莊、宜蘭,後來轉來平鎮北勢買田耕作。來台第二代四大房,開基散葉,子孫大約分居龍潭黃泥塘,中壢三座屋、大崙,平鎮北勢,新屋,湖口這兜地方耕田,並在中壢三座屋(圖1)起公廳敬拜歷代祖先,安到「燃藜第」。

26012

(圖2:璞珍公婆墳101.4.29)
劉家祖先个風水當多都做到福明宮到雙連坡之間,璞珍公在福明宮右片大約100公尺个路脣落去(圖2),來台三兄弟个祖塔,在雙連坡西片矮山排項,也就係南方莊園前150公尺左右个路下,舊年(民105,2016)正翻修完成(圖3、4)。聽講頭擺去掛紙,春來落雨,雙連坡个水係淰起來,路過毋得,還愛坐船過去正做得咧!

「雙連陂庄」經過劉姓人个開發,還過其他少數姓人个經營,正有後來農田發展、人民安樂个樣仔,雙連坡這兩隻陂塘有過當大貢獻。這下,雙連坡个功能無吔,面積也縮細咧!正伸着一隻陂塘定定!孤單影獨,無伴無友,無聲無息,恬恬仔睡到天下,大地頂高(註2),成下仔一陣風吹啊過來,水搖激啊搖激(註3)欸!像老人家同你在該講等雙連坡个歷史。(本文以四縣腔寫成)

徐貴榮教授 聲檔—雙連坡史話(二)開發故事
註1:「台灣百年歷史地圖」標示「雙連陂庄」,近代地圖標示「雙連坡」,故本文談及昔時庄名用「陂」,現代地名則用「坡」。
註2:睡到天下,大地頂高:睡在普天之下,大地之上。上,音haˊ/haˋ。
註3:搖激啊搖激:搖盪啊搖盪著。激,音gieb/giebˋ。

26012

(圖3:祖塔106.11.17)

26012

(圖4:祖塔碑石106.11.17)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
◆ 編 輯 群/ 池姵萱、李秀鳳、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彭賢明、劉宛亭、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