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82期 2017/08/01 出刊/ 半月刊

 

 

客家文化概論校外參訪

【文、圖/鄭惠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政治經濟碩士班碩二生】

 

這門課是大一的必修課,從文學、音樂、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面向讓學生認識台灣客家族群的源流及文化,並且藉由分組報告讓學生親自蒐集資料,親手獲取、整理的資料才有更深的印象,也透過校外參訪的形式,讓學生印證前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智慧。
有些同學適合分組報告,在講台上發揮自如,找到的資料也很能引起台下同學的注意,帶動上課的氣氛,使整節課充滿歡聲笑語;有些同學平常看起來文靜害羞,說起看過的文學書籍,如數家珍一般,讓我不禁想到,還有學生願意看長篇文學小說,實屬難得;有些學生善於美工,簡報上的背景、配樂,充滿古典的風格,十分映襯報告內容。
在105年度下學期辦有兩次校外參訪,都跟通識中心開的「體驗客家」合辦,第一次校外參訪訂在106年4月30日,上午參訪地點有楊梅貴山公園、春發油廠,下午則是保甲古道、老坑製茶廠、龍潭客家文化園區。
春發油廠已經是個傳承三代左右的老店,依舊奉行著傳統的製油法,所使用的機械設備都很有年代了。如今設備需要維修時,甚至難以找到更換的零件。也親自操作了機器,並解說這些機械設備再榨取茶油的情形。末了,還請大家嘗了他們自家做的糌粑。
行走保甲古道時,導覽人員介紹這是以前的商人,做生意時挑著扁擔會經過的路線,因此又稱「挑擔古道」。路的寬度配合扁擔的長度,採中央主石寬、兩邊窄的設計,坡度平緩,讓挑夫行走時扁擔能順坡搖晃,而不會像走樓梯時碰觸到地面,挑夫在坡道走起來也較為輕鬆。而前一天導覽人員還很擔心當天會因為天氣不好而影響行程,畢竟,石子上長了青苔,坡度在某些路段還是有些陡,下雨時路上濕滑,一不小心便會滑倒。不過,古道旁的石砌駁坎非常有特色,原來一顆大石頭旁要有六顆小石頭包圍,以這樣的形式類推並建造,便能堆砌出堅固的圍牆,不怕雨水或是水流沖刷。
最後到龍潭客家文化園區,一開始觀賞了一部宣傳影片,藉由帶領外國女孩尋找媽媽留下的回憶,介紹客家文化園區的館藏與客家的知識。結束影片後,參觀最新的館藏,文學館與音樂館,配合多媒體設備,有互動式螢幕供參觀者選擇想瞭解的客家文學家與音樂家。學生們在互動式的設備前玩得不亦樂乎。在客家文化園區閉館之後,拍了張大合照,結束了一天的行程。
一路上,可以說是有吃有玩,希望真的有帶給課堂上的學生難忘的校外參訪經驗。

26012

26012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
◆ 編 輯 群/ 池姵萱、李秀鳳、吳慧庭、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賢明、劉宛亭、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