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79期 2017/06/15 出刊/ 半月刊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畢業生代表致詞

【圖、文∕潘佳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政治碩士班二年級】

 

筆者很榮幸擔任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生代表,並上台致詞,以下是我的畢業感言:

大家好(客語),各位老師、研究所同學、畢業生、家長、以及客政碩班的好友兼同學,午安。哈哈,其實真的有些緊張,因為是頭一次嘗試畢業生致詞,但在開始寫稿、下筆時,讓我想到的,是這兩年的修業生涯中帶來的回憶。雖然每個人對於畢業這件事的感覺與感受不同,也許是這兩年來的修課生涯、或是活動舉辦,抑或是每一次與同學的聚餐、看電影、唱歌、旅遊的時光。也因此,我僅將我個人的經驗與想法做分享。

曾有人問我、或我自己心理仍在不斷思索的問題,社會科學的訓練,到底帶給我(們)什麼?

26012


(第一次擔任畢業生致詞代表,為筆者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

還記得第一天修課的時候,我們彼此在課堂上的自我介紹嗎?那時候,每個人說自己的名字、畢業學校、科系與出身,象徵的不只是我們如何認同自己、同時也藉由詞彙,用最短時間內來描述自己,建立他人對自己的印象,甚至開始與新同學進行互動,社會分類現象於焉產生。

而「族群」議題,不也是如此?從「客家文化專題」、「專題研究」中,對於客家族群有更多的認識與理解,隨著「質性研究」、「量化研究」的技能與知識訓練、再到族群與社會科學領域的對話與跨領域整合,如「客家族群與政治經濟」、「族群正義與多元文化主義」、「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族群政治與政策」、「多元文化主義」、甚至是走向實務性質的「社區營造」、「社會企業」等等。

我們對於這些現象的理解、觀察、甚至是反思與描繪,每一項都代表著這些能力的培育與養成,正因為如此,我們對於族群的了解有多少、探究有多少、隨著研究,亦從中發現、發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的變化,影響深而遠,小至自己、大至族群、國家,在這些框架中有更多元的討論與空間,那分類完、理解自己後,下一步,我們又該往哪個方向而行呢?

新的旅程即將開始、舊的成為過去與回憶,回顧了兩年的活動,從碩一的研討會之旅、再到客家青年世界咖啡館、行前在渴望園區場堪、確認活動流程、面對有限的時間與經費,還有跨年前的報帳驚魂(阿阿尖叫,deadline要到了,甚麼時候可以送審)、以及跨年夜當日朋友家頂樓放鞭炮,結果被風吹倒,朝向我們發射而驚嚇逃竄的場面;台南三天兩夜的旅行,去神農街、台南四草(應該是台江國家公園)、林百貨、水晶教堂、奇美博物館,還有溫馨的送舊、耶誕party,這些與各位的回憶與承載,成了影片中一一放映的影像;甚至是回憶錄,很開心認識各位及與你們一同行動的日子。

26012


(一起辦活動培養革命情感,同窗情誼長存我心中)

這場畢業儀式,帶來的,雖然是個結束,但也是個開始,請各位記得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或對這個世界、甚至是自己的期待與想望,仍舊充滿著熱情與好奇,然後,勇敢去追求、去用自己的方式開創、發掘,我很喜歡吳青峰在一場演唱會中所說的話,送給你們:「如果你想做的不是社會規定你的樣子、不是大人希望你的樣子,你一定要勇敢的站出來做自己的樣子,讓世界變成我們自己的。認清自己的樣子,喜歡自己真正的樣子。如果這個世界上可以有一個相信你的人,會是一件很棒的事。我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無與倫比的美麗,要成為別人無與倫比的美麗(就像我一樣XD(笑)),也是一件很棒卻也很難、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26012


(同學們才華洋溢,各有所長,希望以後能成為一生的好朋友)

最後,祝福大家畢業愉快、也祝大家能成為自己心目中喜歡的自己、並追求完整的自己,接近、堅持自己的理想、然後認識每一個際遇中的挫折、認識與理解每個挫折背後對自己的意義、努力的往自己最終的目標邁進。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
◆ 編 輯 群/ 池姵萱、李秀鳳、吳慧庭、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劉宛亭、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