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77期 2017/05/15 出刊/ 半月刊

 

 

四縣海陸蹦出新滋味!──南庄羅氏家族的海陸腔變異

【文/羅程詠/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三年級】

 

在一般客家人的認知中,都認為苗栗是四縣腔的代表地區,但其實在苗栗縣境內與新竹縣交界處的鄉鎮,也是有一定比例的海陸腔使用者,這一地區的海陸客家人因為在被較為強勢的四縣腔接觸影響後,產生了一種「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四海話」語音現象,也就是說,當地海陸客的客語,在聲母、韻母、詞彙三個層面都受到了四縣腔不同程度的影響,而變得與四縣腔相近。以下便以本人家族:苗栗南庄羅氏為例,來針對我家中使用的南庄海陸客語進行分析,並初步解析是在哪些因素影響下使本人家族所使用的海陸客語產生變異。
  本人家族苗栗南庄羅氏,其實並非自嘉慶25年從原鄉廣東陸豐來台時便居於南庄,原先於來台時,最初是先居於九芎林(今芎林鄉),後因姜家已將該地墾罄,較晚來台無地可墾,而南遷至竹東、北埔,經過約80年的時間,才遷至南庄大南埔。而這段搬遷正好也是從海陸腔優勢區往四縣腔優勢區遷移的過程,故從當時算起到今日這近200年來,可知本人家族所使用的海陸客家話已吸收了相當多四縣腔的語音特色而產生不同的發展。
  從本人在日常生活中與家中長輩的對談,以及對我自身使用的海陸客語的了解,個人大致將本人家族的海陸客語變異分為四大時期:原始海陸客語時期、四縣海陸早期語言接觸時期、四縣語音特色內化時期、以及現今多元發展時期。

一、 原始海陸客語時期
  是指從遷台初期至日本時代初年遷至南庄大南埔之間的這段時間。這近80年,本人家族雖有搬遷,但仍居於海陸腔優勢區的新竹縣境內,幾乎沒有與四縣腔發生語言接觸,仍大致保留遷台之初的原始樣貌。本時期的語音代表人係本人的曾祖父、曾祖母,然而兩人均業已過身,但因本人祖母

二、 四縣海陸早期語言接觸時期
  指的是1898年至1930年代左右,代表世代為本人的祖父一輩。這段時間家中的海陸客語因為與四縣腔接觸,開始發生了變異,最主要的變異層面是部分聲母、多數韻母與詞彙。且接觸主因在於與四縣客通婚(本人祖母),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上與當地四縣客密切交流,而逐漸將四縣腔的韻母與詞彙帶入家中的海陸客語,但因為係接觸之早期,故仍保留相當大部分海陸語音特色,以下舉例:
1. 早上:朝晨 [tʃeu53 ʃïn55]──海陸聲母、聲調,四縣韻母。
2. 雨傘:遮仔 [tʃa53 e55]──仔尾四縣化。
3. 明天:天光日 [tien53 koŋ53 ŋit55]──原始海陸使用「韶早」,詞彙已被四縣同化,但保留海陸聲調。
4. 吃飯:食飯 [ʃït2 fan33]──「食」保留海陸特有的舌葉擦音,但「飯」的聲母、韻母已與四縣合流。

三、 四縣語音特色內化時期
  則是指我父親這一代在出生後至出社會成家前的這段期間。這時期家中所使用的海陸客語,已失去大部分原始海陸客語所特有的聲母、韻母、詞彙,而與四縣腔合流,僅存部分詞彙尚為海陸特有,但已與四縣用法產生競爭,以下列舉:
1. 早上:朝晨 [tseu53 sïn55]──僅有聲調為海陸,聲母韻母已全與四縣合流。
2. 雨傘:遮仔 [tsa53 e55]──僅有聲調為海陸,聲母、仔尾已全與四縣合流。
3. 謝謝你:承蒙你 [sïn55 muŋ55 ŋi55]──保留海陸原有用法,但聲母韻母已全與四縣合流。
4. 南瓜:番瓜 [fan53 kua53]、黃瓠 [voŋ55 phu55]──前者為四縣用法,後者為海陸用法,兩種說法競爭中。

四、 多元發展時期
  此時期是指我父親與各個叔伯兄弟從出社會、各自結婚成家後到現今這段時間。各個長輩雖然年輕時口音一致,但因為與分屬不同族群或客家腔調的人結婚,口音受到了配偶一定程度的影響。以下便以家中諸位長輩針對部分詞彙的不同語音現象做舉例:

  本人的大姑丈是已被福佬化的外省人,平時與我大姑姑均是以福佬話溝通,故本人大姑姑的海陸客語仍然是呈現四縣語音特色內化時期的樣貌。
  二姑丈是新埔人,說的是帶有舌葉音的新埔海陸腔,故二姑姑受此影響在部分詞彙上會出現舌葉音。
  大伯母與小伯母均是外省人,故大伯、小伯的客語仍保留著他們出社會前四縣語音特色內化時期的樣貌。
  二伯母是新屋客家人,使用的海陸客語亦有部分字保留舌葉音,然而二伯所受到的影響並不大,只有發生在「正經」一詞,但變化後也不是呈現舌葉音,而是呈現舌面前音。
  發生最多改變,且改變最複雜的是我父親。家父與我外婆家相當親近,故發生相當多的語言接觸,而使口音複雜化。父親在芎林會因應當地的口音而改變自己的海陸客語,但因為自己本身口音的影響,形成一種介於原本的南庄海陸與芎林海陸的口音,最後內化成他自己的口音。而這情形最主要發生在芎林海陸舌葉音接[i]元音這個情況,我父親會以舌面前音來模仿舌葉音,與我二伯類似,但是我父親有部分韻母也同時受到芎林海陸影響,且影響日益增多,原先只是因為身處不同情境而去適應口音,但現在已經大致內化,會以他現在自己發展出的口音與他人溝通。

  根據本人對自己家族的語音調查,能發現本人家族的語言變異,是先從韻母、詞彙開始變化,最後才是聲母,而聲調則較為保守,變化不大,而聲調也被視為辨別腔調的主要依據,即便聲母、韻母、詞彙有所差異,只要聲調相同,家族裡的長輩還會將之視為同一腔調。
  而本人的日常生活經驗也讓我知道,影響我家族語言變異,最大的因素為語言接觸,而婚姻又是造成語言接觸最重要的一個媒介,因為這會直接從親密的日常生活對話中快速影響,且也會從最基本的家庭教育層面影響下一代的客語口音,這正好符合許多社會語言學語言差異研究的研究成果,在探究語言變異的過程時,能因而了解到現今社會變化與各個語言變異的關係,強化研究者對社會發展的了解,並使語言研究更加貼近大眾社會。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
◆ 編 輯 群/ 池姵萱、李秀鳳、吳慧庭、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劉宛亭、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