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74期 2017/04/01 出刊/ 半月刊

 

 

添新丁 慶元宵

【文圖∕劉宛亭∕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三年級】

 

農曆一月十五日元宵節,是臺灣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在這天大家都會吃元宵、猜燈謎或參與燈會活動祝賀佳節。早年臺灣各地普遍有「迎鼓仔燈」,也就是提燈籠的習俗,時至今日,慶祝元宵節已發展成全臺的大型禮俗活動。

除了賞花燈活動及大型的臺灣燈會,各地皆有傳統特色的文化活動,如北臺灣的平溪放天燈活動;南臺灣的著名的「鹽水蜂炮」;臺灣東部則有以鞭炮炸財神的祈福活動「臺東元宵炸寒單爺」;及澎湖縣的乞龜祈福儀式,俗稱「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

另外在中臺灣則有著名的「苗栗𪹚龍」,而其也是客家十二大節慶中相當重要的系列活動。提到客庄十二大節慶,在臺中東勢客家山城地區還有一個更重大的元宵節慶活動,那就是「臺中東勢新丁粄節」。

26012

26012

(台中東勢新丁粄節的鬪粄及紅龜粄)
所謂的「粄」,是客家人用糯米做成糕點的名稱,「新丁」則是指新添的男丁,「新丁粄」即為慶賀新添男丁的糯米糕點。「新丁粄節」是臺中市東勢客庄流傳百年的民俗活動,主要是起源於早期的農業社會,在清末民初農村生活環境困苦,以求得溫飽為滿足,所以能製作米粄來食用已經是農家很奢侈的美食了。

在講求勞力密集的農耕生活,家族希望多子多孫多福氣,據傳當時庄民為求得子女,於是以「米粄」供品祈求伯公伯婆庇佑,並許願會以更多「米粄」還願,結果果然靈驗。

庄民依其所許於神明前以更大、更多「米粄」還願,因此,漸漸將因為求得新丁而向神明還願的「米粄」供品稱為「新丁粄」。凡是還願者所供的新丁粄最大最重者,不但能得到新丁會發給豐厚的公賞金獎勵,又可名揚一時,所以還願者將粄越做越大,而且事先嚴格保密,深恐他人搶去頭彩,漸漸便形成了「新丁粄比賽」即「鬪粄」傳統活動,約定俗成流傳至今,新丁粄節成為山城地區的特殊民俗節慶活動。

在這天會看到東勢街上的廟和東勢客家文化館前面聚集了非常多的民眾,參加新丁粄擲筊祈福活動。同時也有「擲炮城」的活動在進行,擲炮城是客家先民為了防禦敵人入侵的示警系統,因時代變遷,發展為「丟炮驅邪」的元宵節娛樂節目,也維繫客家文化的傳承。

新丁粄節系列活動還有熱鬧的提燈化妝踩街嘉年華會,大隊人馬大陣仗的踩街繞行,融合客家傳統和現代美學,讓傳統與現代產生創意火花。因此東勢新丁粄節成為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庄十二大節慶之一,吸引大批人潮,讓大家了解客家民俗活動的由來和特色。

26012

(新丁粄節活動的提燈化妝踩街嘉年華會)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池姵萱、李秀鳳、吳慧庭、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劉宛亭、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