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73期 2017/03/15 出刊/ 半月刊

 

 

如何親近客語文學—黃子堯 演講心得 黃婷英

【文圖∕黃婷英∕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言碩士班】

 

引言
主持人羅肇錦老師在座談一開始引言時提到文學與語言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語言是理性的,文學是感性的;語言是呆板的,文學是天馬行空的;語言是不易被人親近的,文學是易親近的。因此客語文學較親近人民的生活,子堯老師就是以自己的生活及實務的經驗,運用客家話以詩或散文等方式來表現客語文學。因此邀請子堯老師與大家分享如何親近客語文學,由於客家文學還不是發展得很成熟,以客家話呈現的作品有限也成為客語文學發展的一大隱憂。

客語文學與生活
客語文學與客家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子堯老師一開始先敘述了自己求學的過程及如何接觸寫作的歷程。他提到自己小時候的生活很艱苦,文林國中畢業後想去考師專,當時念師專不用錢,因與同學有伴選擇報考台中師專
,不幸落榜。當時文林國中的中文老師蕭老師因種種關係與因素輾轉到沙鹿高中教中文,因緣際會下子堯老師後來也去沙鹿高中念書,半工半讀。在沙鹿高中就讀時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全班五十人,只有五、六個是客家人,與在銅鑼念國中時相差甚遠。在這裡大部分說閩南話,因為客家人很少,自己還被取了綽號「苗栗番」。客家人在台中是少數族群,受到閩南文化語言的影響很大。由於家中經濟拮据,放假時都沒有出去玩,住在工寮裡看雜誌、校刊還有救國團辦的「中堅月刊」等。看多了後,就開始寫文章,從校園生活報導開始投稿,賺取稿費,後來還有投其他的刊物及台中當時出版的報紙「民聲日報」。

語言的共通性
客語文學與客家的語言、文化也是相關的,因此老師提到當時在台中求學時東勢的客家話屬於饒平的一種,有很多地方的語言在大陸與台灣都有共通性,就如大陸豐順、五華與四縣腔類似一樣。在台灣客家常拜的伯公原以為是台灣獨有的稱呼,其實在大陸的汕尾也使用伯公稱土地公。這些跡象在在都顯現了客家先民開墾移動遷徙的標記。

客家民間文學的範疇
客家民間文學包含了口頭文學、說唱,老師提到梅縣的慚愧祖師廟–香花(做齋、佛曲、說唱),廟家用客家話念祭祀文。提到打竹板,以忠孝節義、貧窮生活的主題來述說。而傳仔(本)、串仔、民間故事、傳說、令仔(謎語)…等,都是屬於民間文學的一種。其中傳仔是用文字記錄,山歌王(凌火金)所說的串仔是指很長,一連串的歌,兩者不同。其中,老師特別提到民間三大故事—葛藤的故事(黃巢之亂),是述說留下骨肉血脈的故事;孺人的故事,是在說客家婦女救宋帝昺被封為孺人,七品官夫人的故事;劉三妹的故事,劉三妹是民間的客家妹,傳說很會唱山歌,唱三天三夜都不間斷,他是用自己生活周遭為素材即興創作山歌。有一位羅隱秀才運用自己的文學知識寫山歌與劉三妹對唱,最後竟不及劉三妹的即興創作的故事。客家的山歌與傜族、壯族的山歌內容相類似,可能是互相融合的影響。因此民間的文學是流動性的,在不同的文化中流傳會有不同的展現方式。但是都同樣反映了當時的生活民情。

客語文學的分類
客家文學的分類,子堯老師以三方面來區分,第一是血緣論,指的是擁有客家人的血統所創作的作品。第二以主題論,寫的內容主題是表現客家人的生活、風俗、民情為主。第三是語言論,指的是用客家話來寫作。他提到了幾個客家作者,有些作者是客家人但所創作的作品並沒有客家的元素,在90年代沒有客家文學的概念。客家作者中鍾理和所做的作品比較有出現客家詞彙、山歌的運用等。客家文學從傳統的說唱演變到用客家話的文字記錄創作,從團體創作到個人創作為主,這其中詞彙受到華語、中文的影響很大,而有比較偏中文的寫法,如:加油、感覺、決定、尤其、一定、兜風等,詞彙用法的演變沒有對與錯,它只是一個演進的過程,想要完整保留與呈現客家話所表現的創作,確實需要先人的範本作為指引。許多客家話說得很流利的人,不見得會用客家話來寫文章,會說跟可以用客家話的文字來表現是兩回事。


問題與討論
座談會的最後,有同學提到用客家話來寫作的文章,一般人根本很難讀懂,根本就不會想看,這樣對於客家文化的推廣不是就大打折扣了嗎?為什麼一定要用客家話來寫作,用一般的中文寫作不是更可以推廣給大眾知道客家文化嗎?對於這個問題,主持人羅肇錦老師表示「語言文化的傳承,與如何推廣語言文化是兩件事,客家的語言寫作是有其特殊性的,它是一種母語的文化,文化是需要被保存的,唯有透過文字記錄下來,後世的人才能一窺究竟」。子堯老師則說:「他希望他的書讓看的人讀一萬次,也不願意讓一萬個人來讀卻只讀一次」。這也呼應了羅肇錦老師一開始提到客家文學還不是很成熟,作品有限的問題。因此我們很需要會使用客家話做文章的先進儘量地用客語的文字創作,將客家話獨特的文字表達方式記錄下來,對於後進想要學習及保存客家話的文字都有很大的助益,這是一件很艱辛的工作,對於那些努力要保存客家話的文字而努力的人給予最崇高的敬意。

26012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吳慧庭、李秀鳳、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