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63期 2016/10/15 出刊/ 半月刊

 

 

原生論與間接論 心得

【文∕黃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碩士班】

 

用原生論(Primordialism)來解釋族群略顯不足,往往有其變異,例如若無法由身體,其最核心且最顯而易見的要素,來進行辨別呢?族群間若無特別的膚色及五官等差異性的特徵呢?因為相對於身體的原初性,其他構成族群認同的東西都是可以改變的。就像上周所閱讀的《族群》一書,其第五章節〈姓名〉,也提及了變異性,改名換姓的方式,往往是為了掩飾或隱藏自己較低的地位或外人身分。改名換姓在名字上向優勢族群認同,也是為了獲取隱姓埋名的好處。

而族群認同最基本的歸屬感與自尊心,也會在各族群間在同一個屋簷下的權力拉扯,將爆發將爆發社會與政治的衝突與危機,哪族要當掌權者?核心權力者?哪族要飾演被他族掌控的弱勢族群?在我族與他族間的權力爭奪,存在著鮮明的兩個獨立的族群,但也要同時注意緊緊依附在強勢族群的選擇,也是個體或族群生存模式。在後者的選擇上,用間接論(Circumstantialism)去理解會比較能通達,就像本周文本《Ethnicity and Race: Making Identities in a Changing World》中的第三章節〈Fixed or Fluid? Alternative Views of Ethnicity and Race〉所敘述的一樣,在以功利的角度看待族群間,往往對於自身個體或群體是有利的一方,即會出現族群身分的認同。而這激發此現象的原因,往往是最現實的,例如:政治動員、享受特權、經濟利益、因政策而重新分配某種社會公益等等。在權力體系動盪不穩的社會皆是會遇及的,而權力與族群關係的大洗牌,是全球性的,無一倖免。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吳慧庭、李秀鳳、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