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62期 2016/10/1 出刊/ 半月刊

 

 

傳承技藝.文創包裝 青年返鄉創業成功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黃文垚 新竹】

 

新竹縣的台三線沿途的5個鄉鎮都是純樸客庄,其中不乏保存傳統技藝的產業,今天要介紹兩位北埔鄉青年,六年級的李城誌,因為保存傳統竹編工藝的使命感,選擇返鄉繼承家中技術,成為家中第五代的竹編達人,另一位八年級的彭峻暘,則是將自家生產的膨風茶,與自己喜愛的陶藝創作相結合,用新文創包裝舊產業,也成功將茶藝市場開拓到更年輕的族群。

用十字形特製刀,俐落地將竹子剖開,接著用鋒利柴刀,取出竹子韌性的皮,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是苦練2年才磨出來的技藝,第5代竹編達人李城誌表示,他會回來北埔,是不想讓高齡84歲的老父親繼續辛苦,也希望繼續保留竹編手藝 。

竹編技藝達人 李城誌:「父親年紀大,所以想說多幫忙就多幫忙一點,而且這種工作,也有文化傳承的意思,我不希望這種行業變成夕陽工業。」

由於竹編是純手工製作,從上山選取竹子,並將竹子分枝去除,都需要靠經驗的累積,因此產量也有限,在製作時每一個細節都不疏忽,而用天然材料所製作的竹籃或是竹籮,兼具實用性與耐用性,為了推廣這樣的傳統工藝,李城誌打算透過網路圖文解說,讓更多消費者認識。

竹編技藝達人 李城誌:「我想把這一行業,看能不能繼續在我手上發揚光大,藉由網路或是其他一些平台,再讓更多人認識這一個傳統產業。」

拉著二弦,像街頭藝人一樣,在北埔老街上推銷自家的冷泡茶,年僅23歲的彭峻暘表示,當初會選擇留在北埔,是因為他認為外地工作都吸引不了他。

陶藝達人 彭峻暘:「因為我高中畢業之後,我想到外地,一定找不到有興趣的東西,沒有很多東西可以吸引我出去,所以我還是留在家鄉,為了家鄉,做我有興趣的工作這樣子。」

除了假日在家協助打理茶行生意,彭峻暘更大的興趣,卻是待在工作室裡進行陶藝創作,當初會選擇陶藝,是因為幫忙陶藝家搬遷工作室時,卻意外發現自己對陶土的興趣,於是開始拜師學藝,目前所創作的陶藝作品,也希望與自己家裡生產的茶葉結合,以文創的方式行銷。

陶藝達人 彭峻暘:「以前曾祖父的年代就有製作膨風茶,後來文化的提升,我(現在)又剛好做陶藝品,(因此)未來茶葉和陶藝品結合,做成像禮盒一樣,推銷出去和推廣出去,讓茶葉不會以低價格(販賣),有辦法提升起來。」

目前這兩位留在北埔家鄉的青年,都是在家鄉延續傳統事業,卻也加入了自己年輕的新思維,不僅讓舊產業提升了新價值,也讓商業氣息越來越重的北埔老街,更多了幾份在地的文創技藝風。
(2016-09-20)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吳慧庭、李秀鳳、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