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61期 2016/09/15 出刊/ 半月刊

 

 

李主委強調客家文藝復興 從彰顯「敬字惜紙」開始

【文╱轉載自客家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今(3)日前往桃園參加最能代表客家族群「勤耕雨讀」精神與文化的聖蹟亭相關活動,並為永安客家漁村生活環境營造工程完工揭幕。李主委表示,客家的文藝復興,應從彰顯老祖先們尊重文字與愛惜紙張的「敬字惜紙」人文傳統開始,讓客家的歷史與當代風貌,被更多的人欣賞及看到。

李主委一早首先前往中壢參加「中壢聖蹟亭修復落成啟用暨東伯公安座典禮」,除了親自為聖蹟亭所在地「仁海宮」內的「東伯公」進行安座,並與桃園市長鄭文燦共同為修整後的聖蹟亭揭幕。

李主委表示,最能展現客家人「勤耕雨讀」文化的表徵之一就是聖蹟亭,為了保存這個傳統,客委會與桃園市政府共同合作修復中壢區聖蹟亭,以活化在地的客家社區,並讓更多人瞭解客家的人文底蘊。聖蹟亭所彰顯的客家人文傳統,在竣工後重新展現,也意味著客家文藝復興,將從「敬字惜紙」的精神開始,讓客家的歷史與當代風貌,被更多的人欣賞及看到。

隨後,李主委轉往龍潭出席「2016桃園龍潭送聖蹟」活動,並與鄭市長向文昌帝君上香、獻祭、請聖蹟,之後並親自挑起聖蹟布袋加入送聖蹟隊伍,與在地鄉親們共同再現客家老祖先們尊重文字、愛惜紙張的人文傳統。

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的龍潭聖蹟亭因為具有完整的聖人形格局及三進庭園,在全臺80多座的聖蹟亭中獨樹一格,李主委指出,龍潭聖蹟亭在規模上不僅是是全臺之最、更是世界之最,獨一無二的三層三進造型更體現了客家傳統建築的人文之美,它除了代表重要的客家有形文化資產,其所蘊涵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底蘊更是重要的客家無形文化資產。因此,透過相關活動以重現迎送聖蹟的祭儀,並還原客家先民奮鬥的歷史,不僅有助於客家文藝復興,更可豐富臺三線沿線客庄的族群故事,為臺三線增添更多人文及客家元素。

中壢與龍潭行程結束後,李主委前往新屋參加「永安客家漁村生活環境營造工程」揭幕典禮,並與鄭市長一同轉動船舵,揭開漁具倉庫外牆上大型的客家彩繪設計,宣告海洋客家的人氣景點永安漁村環境營造第1期工程正式完工。

李主委指出,客家人向來以山林與丘陵為居,因此客家意象多取材自與山林有關的元素,而來到全臺第1個客家漁港,對於海洋與客家元素的融合所表現出的質感與內涵感到驚艷,希望能藉此增添客家文化的年輕內涵與現代風貌,並為客家文藝復興帶來更多的可能。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吳慧庭、李秀鳳、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劉揚義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