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61期 2016/09/15 出刊/ 半月刊

 

 

贛西北田調記趣

【文∕梁萩香∕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畢業生】

 

2016.08.05~08.12有幸再次隨著中大客家學院的羅肇錦博士、陳秀琪博士,到中國大陸江西省的西北部田野調查。

從臺灣直飛江西的省會南昌整整三小時,南昌再轉宜春市下轄的奉新、銅鼓縣等,地圖上看,就在旁邊,開車行駛高速公路直達兩地,隨便也要二個小時,甚至三小時,就像臺灣從南到北的距離般。

江西此行五個方言點(江西省宜春市下轄奉新、靖安、銅鼓、萬載、宜豐縣)的採訪調查,各式各樣交通工具紛紛上場陪伴,過程增添了幾分色彩,讓我們原本忐忑不安的田調心情略微地興奮起來。

由於需要採集的語音數量及詞彙量不算少,我們的工作時間有限、緊湊,必須分組進行、分工合作,所以,筆者個人對訪問接觸較多的銅鼓縣、宜豐縣比較有感覺。銅鼓縣因境內有「銅鼓石」(如上圖)而得名,境內以山地為主,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7.4%,居江西省之首。採集銅鼓縣客家話語音後,我們特地安排一天下鄉探訪,盧家宗祠、孔廟(文)、武曲宮(武)、銅鼓石、天柱峰、定光古佛、東滸老樟等,都有我們的足跡,在1200年(大約唐朝種植) 老樟樹面前,我們彷彿都被參天古木震懾,每個人都顯得相當渺小,聽銅鼓客家文化研究會賴文峰老師介紹,眾人手牽手環抱老樟樹,可以帶來神奇的好運,我們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心手相連,十位大人很有默契認真牽手,竟然無法圍成一個圓圈!下鄉探訪前查看網路「江西摩友交流區」,看到網友留言及照片,只看到老樟樹長得像一朵完美的蘑菇,照片下方留言說:「需要十多位成年人才能夠環抱」,哇~網友說得話是真的,好大的一棵樹呀!只能虔誠膜拜老樟樹,大家再虔誠和「東滸老樟」合影,留下歷史性的一刻。

筆者負責採訪的宜豐客家話,剛開始訪談錄音時,著實有不小壓力,和前一次福建省連城客家話田調情形有些類似,一個字一個字地問下去,從發音人口中出來的語音,大多不是我們平日熟悉的語音,尤其知章組(甚至是精組字)好多好多字都讀t、t,好特別啊! 詢問發音人「假開三」精組的「姐」,也問不到「姐婆」(在臺灣筆者已習慣喊外婆為姐婆),沒想到快結束訪談時,詢問發音人「爺爺」宜豐的客家話怎麼說,發音人回答爺爺「da55 da55」(跟臺灣聽到的大埔客家話爺爺「□□a11 da55」有點兒相似),趕緊再問發音人「奶奶」宜豐客家話怎麼說,發音人回答奶奶「姐姐tsia31 tsia31」,雖然很意外,但問出這個字的語音,讓筆者相當興奮。

宜豐地處贛西北九嶺山脈南麓,因為「炎涼適宜、物阜民豐」而得名,是中國竹子之鄉、奇異果之鄉、白頸長尾雉(又名橫紋背雞)之鄉、南方紅豆杉之鄉。屬於亞熱帶溫暖濕潤的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7.2。C,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宜人,但為了迎接我們不遠千里而來, 「宜豐縣」則以39。C之姿「熱力四射」,熱情如火的招呼我們。

宜豐建縣至今有1780多年的歷史,知名古蹟有20餘處,文化底蘊十分深厚,亦是佛教南禪五宗「曹洞宗」與「臨濟宗」的發源地,北宋時期,就有「臨天下、曹半邊」之說。宜豐還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五柳先生)的故里,南宋岳飛十年抗金九年轉戰江南的古戰場,所以,一邊訪問發音人、一邊彷彿穿越時空,一幕幕影像咔擦咔擦瞬間被剪輯出來,從小就喜歡聽歷史故事的筆者,內心突然地洶湧澎湃,浩浩然聲若奔雷。

宜豐活立竹蓄積量居江西省第一位、全中國大陸第三位,是「中國竹產業集群」和「江西省竹加工產業基地」,還被譽為「天然氧吧」(空氣品質相當好);宜豐四位發音人之一的廖老師,就特別提到自己居住的宜豐縣黃崗鎮汪家槽村,毛竹(孟宗竹)特別多,平日不需特別照顧,定期賣毛竹的收入,是當地家家戶戶主要的經濟來源,每一貨車賣竹子的錢,都比自己工作的月薪還要多,讓筆者連想到「有土斯有財」,不禁為這些平日勤勞儉樸的宜豐客家人高興,頓時覺得老天爺應該加把勁兒幫忙,翻轉一下客家人勤儉的命運及刻苦的形象。

宜豐還有很多令筆者驚喜的地方,例如:宜豐是江西省油茶、紅番薯、蠶桑、蜜蜂、山羊基地縣,宜豐水果種類更是琳瑯滿目,除了外地品種移入江西種植外,全縣原來就有40多種可食用野果,其中被譽為「仙果」的野生奇異果(大陸獼猴桃)聞名全國,鮮甜好吃又便宜,讓愛吃奇異果的筆者直呼賺到了。每天早餐享用水果拼盤,五彩繽紛的各式水果,讓人工作前就活力充沛,全身充滿能量。數十種水果讓筆者印象最深的是綠皮李子,在臺灣見過紅肉李、醃李、桃接李、蜜李等,似乎沒注意過長得像青蘋果的李子,以為果皮澀、果肉酸,怕太酸而小心翼翼地小口咬,原想淺嚐即止,沒想到爆漿噴汁,果肉鮮嫩甜如蜜,大家紛紛嘗試讚不絕口。

中國大陸吃辣能力排行榜,第一名湖南省,被形容無辣不歡,第二名貴州省,第三名四川省,筆者都到訪領教過,第一次來到江西省,沒想到餐桌上幾乎每一道菜餚,都是紅通通的,喜氣洋洋的菜色,讓我們猛灌茶水、多吞兩口的白飯,接下來,知道要拜託廚房,食物不要辣,然而,那洗淨的炒菜鍋,似乎還在鬧脾氣,嗆辣得噴火?

此次中大客家學院贛西北田野調查,不是來旅遊的,身心靈收穫卻是單純旅遊無法比擬的,含兩位博士一行八個人,沿路互相照顧,分工採集語音仍保持良好的默契,隨時遞補支援,大家只想完美的做好份內工作,這種比較緊張的工作節奏,跟筆者第一次泰國曼谷的田野調查,自己採集語音、訪談詞彙,通通一人獨立完成,感覺很不一樣,又是一種全新體驗,希望有空趕緊安排時間,好好來江西深度旅遊,也希望有更多田野調查的機會,讓熱愛田調的筆者學習更多,充實人生。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吳慧庭、李秀鳳、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劉揚義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