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60期 2016/09/01 出刊/ 半月刊

 

 

永續客家節慶活動 李:回歸本質.結合生活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客家新聞專訪】

客委會主委李永得接受客家電視專訪,近年來不少客家節慶文化活動,如義民祭、桐花祭等,漸漸有了知名度,如何讓它們歷久彌新,是不小的挑戰,李永得表示,活動必須與歷史文化及生活,充分結合,才能永續發展,因此未來不會一味地追求熱鬧、盛大,將回歸山林文化,回歸本質。

主持人 奕蓉:「客家有很多的節慶、活動、文化,是吸引大家來認識客家的一個重要的一點,像義民祭、最近的義民祭,桐花祭最有名的客家活動,還有近年來的全國客家日、六堆嘉年華、十二大節慶等等,不過這麼多活動,是不是覺得有一點削弱的效果,讓人覺得說,我們有愈多的客家相關節慶活動,可以增加客家的能見度,辦活動有的人會想說,辦的內容都一樣,有的東西都一樣,大家可能去過也會覺得看過了,我下一次不用再去,這是節慶活動方面,主委覺得有哪邊需要改善,或改變的地方?」

客委會主委 李永得:「這些我們也會慢慢地來檢討,比如說桐花祭我們辦了很多年。」

主持人 奕蓉:「如何歷久彌新也是挑戰。」

客委會主委 李永得:「其實一個活動如何做到永續發展,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和歷史文化充分結合,還有跟生活有關聯,這樣才能永續發展,我們有很多的節慶,可以長久熱鬧下去,其實對台灣來說很少的,妳有想到什麼嗎?

但是在日本很多,幾十年甚至百年,這之間的差別是什麼,其實是因為日本人做節慶,他們對歷史很重視,文化的根,要有文化的根才可以長久、才會感動人,下一代才會繼續參加,比如說很簡單的太鼓節,他們很多外出的年輕人,到那時候都會返鄉,什麼原因?因為認同,怎麼會認同呢?因為這像以前的生活,所以他們對這東西有重視有認同,幾十年幾百年傳承下來。

回到桐花祭來看也相同,桐花祭在客家地區尤其桃竹苗,會變成很多人參與,也算相當成功的,也因為桐花,誰說桐花是客家的,其實桐花不是客家的,但是它對客家的生活,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以前是客家產業之一,經過歷史之後,它就會變成跟客家的文化,有關聯的,像南部人對桐花是沒有感覺的,六堆人是沒感覺的,但是北部辦了這幾年來說,其實最後要永續發展下去,它對我們的山林,因為客家人這種文化,你歸結起來的山林文化,對山林文化一種敬畏、一種儀式,要把它重新定位,要有儀式。

儀式很重要,要有文化做根本發展出一種儀式,才能夠繼續下去,第二還是要回歸到本質,自然,所以未來可能不會辦大型的晚會,不會這樣,可能鼓勵大家去山林步道,去健行、去騎腳踏車,到客家庄遊玩,可能在榕樹下會看到有人表演,跟客家有關的,像是拉二胡、吹嗩吶的表演,慢慢地會朝這個方向。

最後本質要回歸到一種本質,素樸的本質,親近大自然的本質,對山林文化虔誠的一個儀式,發展出來,慢慢會朝這個方向去,將來六堆部分也會發展出,特殊的一種節慶,我們真的有在規畫了,請拭目以待。」(2016-08-26)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吳慧庭、李秀鳳、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劉揚義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