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59期 2016/08/15 出刊/ 半月刊

 

 

新埔大茅埔閹雞賽 百年習俗傳承文化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黃文垚 新竹新埔】

 

大部分客家庄都是第2期稻作收割後,才會舉辦閹雞比賽慶豐收,不過新竹縣新埔鎮的大茅埔三元宮,卻是在每年農曆7月中元節前,由當地4個里,輪流舉辦閹雞比賽,今年負責的鹿鳴里,11日下午就辦理了閹雞秤重,將這已流傳140多年的傳統,繼續維持下去。

一隻隻又肥又大的閹雞,吸引許多鄉親們圍觀,而評審則緊盯著磅秤上的重量,當地鄉親表示,大茅埔三元宮的閹雞比賽,在清光緒2年,也就是西元1872年建廟後,就開始有這樣的傳統,當時為了祭拜好兄弟,及感謝先民的庇佑,因此訂在每年中元節前,由大茅埔地區的4個里輪流舉辦。

新埔鎮鹿鳴里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賢桶:「中元普渡用閹雞有4個里,巨埔里、照門里、鹿鳴里,新北里等4個里輪流,用閹雞來敬拜,由來是(農曆)7月初10(舉辦)普渡。」

迄今144年的閹雞比賽,是由當地4個里輪流,因此分別在4個地點磅秤,這是與其它客庄,在固定地點辦理不同之處,為了閹雞比賽的公平,也是由4個里推派評審,進行閹雞重量的監督。

大茅埔三元宮主任委員 廖訓文:「 規定的位置來秤重,磅秤時,我們有公正的人員在這裡,還有磅秤全經過我們爐主,派員全程來做鑑定。」

這次參加比賽的閹雞,每隻都將近20台斤,要如何飼養出肥大的閹雞,參賽者表示,除了要選擇珍珠雞,黑羽等公雞品種之外,從幼雞生長到大閹雞,需要照顧8個月至1年的時間,而飼料則是重要的訣竅。

新埔鎮鹿鳴里里民 朱明生:「玉蜀黍搭配飼料,還有加點稻殼摻雜麥片,讓牠(閹雞)混合吃。」

為了展現對三官大帝的誠意,主辦單位將以重量取前12名的大閹雞,經過裝飾後,農曆7月10日,在大茅埔三元宮廣場舉辦祭祀大典,希望繼續保存,大茅埔當地的閹雞傳統及珍貴文化習俗。(2016-08-12)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吳慧庭、李秀鳳、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劉揚義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