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59期 2016/08/15 出刊/ 半月刊

 

 

六堆堆後堆

 

【文∕劉芯縈】

 

「六堆」指右堆(美濃、高樹、杉林、六龜、甲仙)、左堆(新埤、佳冬)、前堆(麟洛、長治)、後堆(內埔)、中堆(竹田)、先鋒堆(萬巒)。除了右堆有些區域分布在高雄市以外,其餘皆在屏東縣境內。而這次為何會講到「六堆」呢?原因在後堆是我的故鄉為內埔鄉。先來提一下六堆的起源,西元1721(清康熙60年)朱一貴事變發生時,為保衛鄉里,防止亂事侵犯客庄,散佈在屏東平原的客家人,依所在地理位置,組成民間義勇。設六營及巡察營七個營隊,共同抵禦外侮,亂事平定後,鄉勇解散回庄。到林爽文事變時,決定改「隊」為「堆」(隊與堆客語諧音),共有六堆,正式成為自治、自衛性質的組織。朱一貴之亂,威脅到客家先人聚落的生存時,各地士紳義勇集合於內埔媽祖廟聚議,成立民間義勇,共有中、前、後、左、右、先鋒及巡查營,保衛家鄉,抵禦外侮。這一次的團結衛鄉,凱旋而歸。由於平亂有功,獲清廷敕建忠義亭,並以忠義亭為精神堡壘。當時的六營後來演變為六堆,即中堆、前堆、後堆、左堆、右堆先鋒。六堆鄉鎮橫跨高雄、屏東兩縣。在清朝時代皆隸屬鳳山縣,日據時期也同屬阿猴廳或高雄州,光復後美濃改隸高雄縣外,餘則隸屬屏東縣,所以「六堆」並非行政區域,而是同一族系精神的結合體。(註1)可以發現到在戰亂時候,當地居民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自行形成組織,而為在地留下一個歷史的回憶,讓大家記住「六堆」這個名詞。

    「六堆」地區印象最深刻為「後堆」之內埔,因為那是伴我長大的家鄉。在文獻探索中內埔鄉的地名由來有二說,一為本地早年是一片茂密的森林,來開墾的先民首先在森林中間開闢出一片旱田,客家話稱為「埔」,又因位在四周密林內,故稱為「內埔」。二為「內埔」先民向外墾拓時,將最初開闢的埔地稱之為「內埔」,本地在清康熙年間,由閩、粵籍移民墾成。(註2)內埔的地名由來在我出生以來,一直都感受不到茂密的森林及向外墾拓的感覺。而我小時候的記憶是內埔充滿濃濃的客家味,在街道上有古老的三合院、客家美食更是不勝枚舉如客家粄條、客家粿、眾多的客家菜等等。所以對我而言,內埔就是標準的客家庄,就讓我慢慢的為大家介紹客家的內埔風情吧!

    內埔鄉位於台灣屏東縣,地處屏東平原之上,地勢平坦,為全縣人口第二多的鄉鎮。雖然內埔鄉編制為「鄉」,但人口比本縣的三個鎮潮州鎮、東港鎮、恆春鎮的人口還多。本鄉近臨太武山下,民風純樸,風景秀麗,以農為業。客家居民約佔60%,分布西南邊,閩南居民約佔35%,分布東北邊。其他族群約佔5%。北有隘寮溪與三地門鄉、鹽埔鄉、長治鄉、麟洛鄉相接。南繫東港溪為界,與萬巒鄉遙遙相對,東鄰山地與瑪家鄉為鄰,西與竹田鄉比鄰。鄰臺一線省道,北通麟洛鄉、屏東市,南往竹田鄉、潮州鎮。居屏東、潮州間之交通樞紐。(註3)由維基百科資料瞭解一下內埔鄉的地理環境,而人口也都不亞於編制為「鎮」的鄉鎮,雖然人多但不擁擠,因為內埔鄉的土地也不小。因此我覺得內埔真的好山好水好地方。

    先來介紹六堆由來就提到的六堆天后宮為內埔媽祖廟;緊鄰為昌黎祠。現在已經為國家三級古蹟,六堆天后宮主要侍奉為天上聖母(紅面媽祖);守護神為千里眼、順風耳,左邊侍奉為註生娘娘,右邊侍奉為福德正神,在正殿及昌黎祠間翼房為觀音廳。廟宇內部有龍柱、廟樑、屋托的雕刻皆為精緻;保存眾多的古匾額及石碑,由此可知六堆天后宮廟宇內的雕刻展現出四面傳統建築美之處且留下許多真實的文史資料讓後人可以探索以及反映當時六堆天后宮的地理環境及歷史背景,是什麼情況下而建立起六堆天后宮。在歷史價值中六堆天后宮擁有文化、藝術、建築方面展現美麗之處。對我而言,祭拜六堆天后宮時就祈求平安、一切順心。對考生或學生來說,昌黎祠相對顯得來的重要。每回只要到了考試之際,昌黎祠總是香火鼎盛。兩旁牆上總是掛著密密麻麻的准考證,往往舊的准考證來不及燻黑,新的准考證已覆蓋上去,可想而知大家多麼的殷切想金榜題名。大家前來拜韓愈時都念念有詞,期盼韓愈能聽見考生的心聲,相信韓愈天天都覺得不無聊而且熱鬧無比。有機會來六堆天后宮走走來欣賞歷史的片刻。

    走過歷史古蹟後,過個馬路可以到內埔老街逛逛。老街裡有許多姓氏的古厝、打鐵店、賣童玩零嘴的雜貨店、清河戲院、客家美食的小吃店、輕酒釀食堂、街道的彩繪天地等等。古厝裡有不同的姓氏可以了解到各堂號,而每個古厝的庭院、房子的擺設及格局都有不一樣風格,但代表著客家人對建築風格的特色。最吸引小朋友的莫過於小雜貨店了,小時候放學的時刻都擠滿著小雜貨店,裡頭的老婆婆常常忙的不可開交。小朋友是迫不及待想把一桶一桶的糖果抱回家,只可惜手中的硬幣不夠多。糖果種類各式各樣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興奮,羊乳片、巧克力條、小蛋黃軟糖、灑滿圓糖的柑仔糖、灑滿糖粉的紅豬片等,光想到就流口水,何況當下的小朋友。童年的回憶立刻浮現在腦海中,幸好小雜貨店還有人繼承,讓出門在外的遊子回家有買糖的地方,這也是回家一大樂趣之一。現在外地的旅客來內埔老街都是為了客家粄條、米苔目、薑絲炒大腸還有一些客家料理而來,所以一進老街立刻有榕樹下麵店、阿英麵店等著大夥們來嚐鮮。簡單擺設的餐桌加上很看似平常料理但卻有濃濃的客家家鄉味,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屬於回家的滋味。另外,清河戲院在我有記憶以來就已經沒有營業了,聽老一輩的人說清河戲院是清河診所出資興建,內埔唯一倖存沒拆掉而外牆留下極大「清河大戲院」的字樣。每當我經過清河戲院時就不免疑惑原來內埔也是有戲院可以看戲的地方耶,附近居民說40年代到60年代之間有內埔、文華、清河戲院,一共有三間電影院相當熱鬧,堪稱當地戲院的全盛時期,原來內埔看戲的好時光全留在當時的美好回憶裡。順便提一下,源順輕釀食堂早期從事釀酒製作;現在是以酒釀、紅糟為主,經由改良並且延續傳統風味,而店內有一樣美食名叫酒釀紅豆湯圓,淡淡的酒釀味搭配上綿密的紅豆及軟Q的湯圓,冬天來一碗必溫暖身心。這就是我們儉樸且富有客家味的內埔老街。

    從小生長的地方,經由紀錄下來再次回憶起小時候的童年時光。六堆及內埔的由來,接著離家不遠的六堆天后宮、昌黎祠,隔條馬路的內埔老街,原來內埔與客家有密切的關係,身為一個內埔客家人一定要好好記住內埔的一切。近年來客委會在內埔興建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皆是體驗客家的好時機,記得六堆之後堆為內埔是來屏東的好選擇。

 

註1  http://thcc.hakka.gov.tw/wSite/ct?xItem=5401&ctNode=719&mp=12
註2  花松村,民85,臺灣鄉土全志(九)。臺北:中一,頁300;屏東縣政府編,民84,屏東縣國民小學鄉土教材。
註3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5%A7%E5%9F%94%E9%84%89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吳慧庭、李秀鳳、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劉揚義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