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59期 2016/08/15 出刊/ 半月刊

 

 

「社區營造中組織信任的機制建構:以桃米生態村為例」之摘要與心得

 

【文∕林柏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碩二生】

 

作者認為,社區營造的實踐要素在於「組織內外的行為者能夠相互信任」,而如此之信任更是以微觀的角度,討論建立在「人」心理層面上的信任,強調個人互動與人群組織之間的互動關係為主。基於如此概念,該文以此「信任」作為核心議題,探討社區營造過程中「人」與「組織」如何透過「信任」的機制相互建構出一個社區形體?以及社區中的信任如何產生?。並以921大地震後,透過社區總體營造的重建,從老舊農村轉型為自然保育生態旅遊學習園區的特殊成功案例─桃米社區作為討論依據。文末,藉由理論的爬梳,作者解構了桃米社區營造中人的信任基礎,是建立在「被信任者的特質」及「組織互動模式」之上,而對於組織信任則是結合人的信任基礎,透過信任的五大類型(嚇阻、計算、知識、制度、認同)分析,歸納出社區營造模式最應具備的三項要件,包含人際與組織間的相互尊重與關懷、達成共識的認同型信任,及組織中制度制定的公正、公開及參與的制度型信任最為重要。

    該文寫作的理論層次面,從社區如何定義,聚焦於社區集體意識的結合,最後討論集體意識中的個體及團體的信任層次,明確且條理分明意旨清晰。將人的信任視作有機體,分析出社區營造中鑲嵌於組織運作中的「信任」機制。不過在此過程中,筆者便好奇,文中的信任基礎雖是社區動員與凝聚集體意識的關鍵,可視作社區動員的前提,但是信任與動員的實際行為產生之間,是否存在於絕對的關係?或是仍有其他要素仍須討論?

 

參考資料:
江大樹、張力亞,2008。〈社區營造中組織信任的機制建構:以桃米生態村為例〉。《東吳政治學報》26(1):87-141。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吳慧庭、李秀鳳、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劉揚義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