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53期 2016/05/15 出刊/ 半月刊

 

 

基督教與客家人的早期接觸

 

【文∕謝名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碩士班】

 

香港地區因其殖民的歷史背景,以及作為傳教士向內陸傳教的基地,使得「客家」或是「Hakka」的概念多是起源於香港或是與香港有關的傳教士研究之中。透過施添福(2013:7)的研究指出:

作為現代族群名稱或方言群名稱的客家一詞,其直接的源頭是19世紀中葉以後,由來自西歐的傳教士依據方言主義所鑄造的「Hakka 客家」標記。這個標記,經由傳教士的傳教活動、文字報導和方言研究,以及西方學者的著作等,而逐漸向華南的民間社會、西方國家、客家知識界和中國學術界散播滲透。

    由於康熙59 年(西元1720年)宣布「以後不必西洋人在華傳教,禁止可也」以後,歷經雍正、乾隆、嘉慶三朝,至道光前期,皆遵循祖制,嚴厲執行禁教政策(楊大春 2004: 10;轉引自施添福 2014:50)。然而,中國在1840年與英國開打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的中國在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再次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再度失利,便於1856年簽訂「天津條約」允許華人享有信仰基督和改宗的自由,以及開放傳教士進入中國內地傳教,同年再次簽訂「北京條約」佔據九龍,並且宣靠終結清朝禁止基督教的政策(施添福 2014:54-55)。

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原先在南洋一帶佈道和新近接受差遣來華的傳教士,乃紛紛向香港和各通商口岸集結;香港和稍後成為通商口岸的汕頭,遂成為華南向客家地區傳播基督福音的二個差會基地。其中,特別是原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的香港,不但成為歐美傳教士學習和研究客家方言、源流、文化和社會等各種問題的據點,同時Hakka 的標記,也是從這裡登場和擴散(施添福 2014:55)。

    基督教士之認識「客族」,並向西方傳道會介紹「客家」,是以郭士立(Rev. 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aff)為最早(李志剛 1993:276)。郭士立牧師富語言天才,通曉本地,客家、閩南、潮州及官語各種方言,而他於一八四四年在香港組織福漢會(Chinese Union),則包括各種方言的教徒,及至一八四六年德國禮賢傳道會派出葉納清牧師(Rev. Ferdinand Genahr)和柯士德牧師(Rev. Heinrich Kuster);巴色傳道會出派韓山明牧師和黎力基牧師東來,翌年三月十九日到達香港(李志剛 1993:277)。

    由福漢會的成立,以至巴色會傳到會韓山明牧師、黎力基牧師到達香港,期間四年,郭士立牧師在福漢會的傳道員,派遣前往廣東五華等客家地區傳教。如江覺仁、張復興、戴文光、徐復光、張仲木、賴興廉等人(Lutz 1998:13-111)以受福漢會郭士立牧師主辦的福漢會內設立客家傳教目標,瑞士巴色傳道會才有韓山明和黎力基牧師的差遣(李志剛 2005:138)。按當時滿清政府在未簽訂中英北京條約和中法北京條約之前,所開放傳教的地區,亦只限於廣州、廈門、福建、寧波和上海五個通商口岸,廣東客族居住的地區仍屬禁教之列。因此個西教士到客家地區傳教,固然有賴華人傳道員陪同得與鄉村客人接觸,西教士在廣東境內的客家活動,可說是政府弛禁的一種不穩定的工作。可是正因為他們以廣東境內客家社群為最終宣教目標,香港不過是西教士暫時的踏足點,香港客家教會應勢產生(李志剛 2005:141)。

    瑞士巴色傳道會遣派韓山明牧師和黎力基牧師來支持郭士立牧師的福漢會佈道工作,其後韓山明牧師向客家族群宣教,而黎力基牧師向潮州族群宣教,兩牧師可說是向這兩個客家族群的先驅。然而,黎力基牧師於1852年被潮州官方驅逐離境,不准傳教,於是返回香港,與韓山明牧師和於1852年5月15日來華的韋永福牧師(Rev. Philip Winner, 有譯韋腓力)共商日後的工作方針,決定巴色傳道會日後傳以客族為傳道對象,並在廣東客家地區進行傳教(李志剛 2005:141)。

參考書目
Lutz, Jessie Gregory and Lutz, Rolland Ray, 1998, Hakka Chinese Confront Protestant Christianity 1850-1900. Armonk, N.Y.: M.E. Sharpe.
李志剛,1993,《基督教與近代中國文化論文集(二)》。台北:宇宙光出版社。
______,2005,〈香港客家教會的發展和貢獻〉。136-153,收錄於劉義章編,《客家香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施添福,2013,〈從「客家」到客家(一):中國歷史上本貫主義戶籍制度下的「客家」〉。《全球客家研究》1:1-56。
______,2014,〈從「客家」到客家(二):粵東「Hakka・客家」稱謂的出現、蛻變與傳播〉。《全球客家研究》2:1-114。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吳慧庭、李秀鳳、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劉揚義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