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49期 2016/03/15 出刊/ 半月刊

 

 

女權意識抬頭 客女性勇於發聲.表現自我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廖期錚 鍾淑惠 賴冠丞 台北】

 

客家婦女給人傳統的印象,是出了名的刻苦耐勞,而在傳統社會當中,也與家中男性同工,分擔家務是個不可或缺的輔佐要角,然而隨著時代改變教育普及,女權意識崛起,讓更多客家女性更勇於發聲,表現自我,也不再只是屈於幕後的角色。 

在過去,傳統的客家女性,不但要持家,更要和男性一同下田,遇到戰亂,甚至得上場殺敵,堅毅、刻苦耐勞,幾乎可說是客家女性的代名詞,而客家俗諺說「在家蔭父母、出嫁蔭丈夫」,又說「妻賢家興旺」,則道盡傳統客家人對「婦女」的定位。 

客家文史工作者 黃永達:「一般來說男女分工合作,男性就向外發展,女性就要好好的,將家中打理好。」 

此外客家話中,像是「刀(女麻)、勺(女麻)等用法,也象徵著女性在家中的職責,及幕後的角色。 

作家 張典婉:「我們客家婦女,工作常帶的笠(女麻)、舌(女麻)、拳頭(女麻)、刀(女麻)、勺(女麻),都是工具型的,做事情用的。」 

客家婦女長久以來,缺乏發言權及自主權的處境,隨著經濟發展、教育普及有所翻轉,客家婦女也開始追求自我,女權意識隨之覺醒。 

RCA到華隆關廠工人抗爭,客家婆婆媽媽的身影,占了大多數,從傳統女性相夫教子的形象,到走上街頭強悍抗爭,足見客家女權意識抬頭,但看在長期關注,女性議題的專家眼裡,這樣還不夠。 

作家 張典婉:「家庭教育一定要和,以前的客家人不同,才能擴大客家人的視野,才能在工作,行業別選擇上會不同。」 

女權議題作家 賴玉枝:「所有的出發點都是自我教育,如果我們長輩的,從來不自我教育 重新學習,我覺得如果沒有身教,只有言教的話,我覺得這樣的文化,不可能被轉化。」 

言下之意,「客家婦女形象」得重新型塑,客家女權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得走。  (2016-03-09)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吳慧庭、李秀鳳、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劉揚義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