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47期 2016/02/15 出刊/ 半月刊

 

 

二林葡萄酒鄉香

 

【圖文/劉芯縈】

 

twotree

客家委員會之客家重點文化發展區中沒有提及到彰化縣任何一個鄉鎮,怎麼也想到會寫彰化縣二林鎮在電子報在其中。話說我從小到大都沒聽過二林鎮,可以說對彰化陌生至極。有一次的因緣際會下,我與朋友兩人一同下鄉去二林鎮。我對二林鎮充滿好奇的原因為那裡充滿著葡萄園,種類更是不勝枚舉。而且那裡有酒莊,心想台灣有酒莊?葡萄酒不是都外國進口嗎?每到賣場琳瑯滿目的紅葡萄酒、白葡萄酒、甜酒等,再看葡萄酒的生產年度、產地,身為不飲酒的我加上對葡萄酒知識淺薄,加速我想進入酒鄉的慾望,就讓我滿頭問號及帶著學習的精神進入二林的小鎮之中。

日治時期,殖民政府更進一步改善二林的自然環境災害,同時強力徵收大面積的土地,以扶植、支持日本大資本家來到二林投入資本、成立農場,源成農場即是二林第一家由日方企業家所投資的產物,當時殖民政府開設了誘人的開墾條件,希望吸引日本農民前來開墾,然而冬季強烈的東北季風與嚴重的鹽害肆虐,使得本懷抱希望前來的日本農民紛紛放棄離去。植入日本農民的計畫失敗後,源成農場開始於苗栗、新竹地區廣招客家農民,雖然當時源成農場看似一片荒地,但對於客家農民而言,環境仍舊比原居住地佳,因此吸引了近千戶的客家人前來,並在二林形成新的地緣聚落(張素玢,2004)(註1)。上述的一段話代表著客家人在日治時期已踏入彰化二林地區,但由於人數不多因此未列為客家重點文化發展區,而成為我寫這篇電子報之原因。

二林鎮之地理位置位於彰化縣西南方,惟位置不佳、不靠海,也不靠山,境內沒有一條鐵路、國道、省道、快速道路經過。因此發展上受到了限制。因此,我們去一趟二林幾乎把所有大眾運輸工具派上用場,最後來半路攔車才順利地達台灣酒窖聯合服務中心。果真鄉下就是充滿人情味並順利展開一天的旅程。

翻閱一下文獻了解到台灣從民國四十四年開始推廣釀酒葡萄,當時在新竹、苗栗、台中及彰化等四縣,選出四戶農家,由公賣局貸款及實物補助,作為示範農園。同時這四縣之內,簽訂八十七個契約果農,契作面積五十餘公頃,以十年為期,契約中規定,所有產品由公賣局收購供作釀酒原料,並請相關機關學校作技術指導,奠定釀酒葡萄生產及釀酒專業的基礎。(註2) 針對二林地區歷史的脈絡為早期雖然有栽種葡萄,但仍以柳丁為大宗。民國七十幾年柳丁遭遇颱風重挫,果農發現釀製葡萄酒獲利較高而且農會與農民有發展出契作模式;公賣局有收購農民使得農民大量種植葡萄,品種多以奈加拉、金香、黑后葡萄為大宗並且逐漸的轉型,形塑出現二林葡萄酒莊。

台灣酒窖聯合服務中心是二林鎮台灣酒莊最多、密度最高的地區,服務中心集中展示本地各酒莊生產之酒品提供遊客最佳伴手禮。裡面葡萄酒有歷年來彰化縣舉辦紫晶盃葡萄酒評鑑的酒品,當然少不了當年度冠軍的葡萄酒。陳列的酒品多數產地為二林,紫晶盃葡萄酒舉辦行之多年逐漸成為台灣葡萄酒的象徵性指標。當天活動是舉辦紫晶盃葡萄酒風味餐饗宴,每一到料理都由當年度獲獎的葡萄酒入菜,當我們品嚐佳餚時皆有淡淡的酒香外加配上當年度冠軍紫晶盃葡萄酒,只能讚嘆美味。除了品嚐佳餚外,可以發現舉辦一場紫晶盃葡萄酒評鑑外,舉辦單位藉由葡萄酒莊新酒開瓶發表會順水推舟舉行葡萄酒風味餐嚐鮮,讓不單只是一場葡萄酒的評鑑而已,更利用發表會及風味餐展現在地的葡萄酒產業。

每次去田野調查總少不了深度訪談的重頭戲,我們前往田間小路到達接連著酒莊的業者,聽說他們都是客家人(這條街上),每個酒莊業者有自己的果園及釀酒的小天地。首先,我們先到葡萄園晃晃去看每個葡萄的結構及各式各樣的品種,某位業者說他想要瞭解上百種的葡萄,讓每一種葡萄發揮在不同的地方。在外行人的我們,葡萄每一個都長的像雙胞胎更難以想像有上百種類的葡萄。我也只能分別白葡萄和紅葡萄顏色的不同而已,原來光栽種葡萄就一大栽問了,更別說釀葡萄酒了。另一家業者說釀酒要注意溫度,每一度的溫差可能會影響葡萄酒的品質。將葡萄酒倒入酒瓶當中也有角度的問題,小細節酒瓶的標籤業者也不假於他人之手只求一個完美。雖然我的觀察及旁聽不能完全透徹瞭解葡萄酒的任何小細節,但我可以深刻體會到地方業者對當地產業的用心經營只為了使葡萄酒能為當地留下特色,這就是為家鄉付出的一份感動。

來一趟彰化縣二林鎮也是不能錯過美食的一環,葡萄酒酒莊的業者特地為我們去覓外食帶我們到市區中心,二林美食聽說一定要去市區吃一碗熱騰騰的赤牛麵,字面上是一碗有牛肉的麵嗎?結果是創始人的綽號,取名為赤牛麵。當下我在品嚐赤牛麵時還努力的尋找牛肉,可惜的是沒找到牛肉倒是多了丸子,而整碗的重點在於麵的湯頭,濃郁的程度不輸豚骨拉麵,簡單來說就是台式的豚骨拉麵啦!邊吃赤牛麵邊聊葡萄酒談二林,不難發現業者為了自己的理想費了很大的苦心,只求一個榮譽。我們頻頻的點頭,表達我們對酒莊業者的肯定。

我已經拜訪過二林鎮三次了,每次來的收穫都不盡相同。第一次為了參加紫晶盃葡萄酒莊新酒開瓶發表會;第二次為了深入拜訪更多酒莊的業者;第三次為了紫晶盃葡萄酒評鑑。每次都是有目的性的前來,當然也默默的累積對瞭解葡萄酒的認識。另外,有一篇論文寫到「風頭水尾的農人,生存就要與天爭、與地搏!」(彰化縣二林鎮立圖書館,2010)二林的文史工作者們,認為這是二林特有的農業人文精神,因為生活環境比別人更辛苦,所以更要努力地捍衛、爭取資源,也必須更敏感於自然環境與社會情勢中的各種細微轉變。這個觀點可以對應到前一個段落中,描述二林透過種植釀酒葡萄,以超高產量超越其他地區,這個客觀的歷史事件或許可以說明,一旦肯定這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二林的農民便會拼命去做,而且要做的比別人(村里的其他農民)好。(林孟璇,2015)(註3)代表對二林的農民一個肯定。在這同時,我發現每當我去二林鎮發現紅龍果的面積逐漸擴大;而葡萄園慢慢的逐漸縮小面積。不禁感嘆為何經營超過一甲子的葡萄園居然為了紅龍果的獲利高,而使深根已久的葡萄樹連根拔起,我只期盼下次去二林時有濃濃的葡萄酒鄉及結實纍纍的葡萄在葡萄園。三次的二林帶給我滿滿的回憶,希望能分享給大家一同去二林發現葡萄酒文化的魅力。

註1:張素玢(2004)。歷史視野中的地方發展與變遷─濁水溪畔的二水、北斗、二林,臺灣學生書局印製。
註2:張素玢(2000)。憤怒的葡萄─二林葡農抗爭事件,臺灣史蹟,36,頁251-262。
註3:林孟璇(2015)。地方特色、農民技藝與食物品質:以彰化二林葡萄酒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吳慧庭、李秀鳳、周佳儀、涂正強、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劉揚義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