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40期 2015/11/01 出刊/ 半月刊

 

 

新屋石滬文化祭 傳揚客家漁港文化

【╱轉載自客家電視台/羅安達 桃園新屋】

 

台灣最知名的石滬,就屬澎湖七美的雙心石滬,事實上,桃園市新屋區也有石滬群,據相關文獻資料記載,推估已有近3百年歷史,雖經歲月摧蝕,新屋石滬多半已相繼傾頹回歸大地,迄今仍有3座使用中,為了喚起民眾重視漁業文化及見證客家先民,善用大自然環境的智慧,新屋區愛鄉協會在耆老幫忙下,將舉辦石滬文化祭,希望利用現有資源,發揚客家石滬文化。 

懂得石滬維修的耆老,帶著新屋區愛鄉協會成員,前往海邊,討論損壞的石滬,未來要怎樣修護,耆老指出新屋石滬,跟其它地區不同的是,其它地方都是玄武岩,較方正好堆疊,而新屋的大多以鵝卵石互疊,要疊得紮實難度頗高,他原本以為沒人要學,現在知道愛鄉協會,要來學習這項傳統漁業技法,他希望可以繼續傳承,來保護新屋區珍貴的石滬文化。 

新屋耆老 吳金邦:「人家就願意,要傳下去,我們就是說,就我們知道的技術,我們就教人家,讓人家這樣下去做,繼續一代一代這樣延續下去,這才有一個歷史。」 

學習鄉親 徐肇康:「老師教我,我會完全沒有保留的,全部教下去,以後永遠永遠,一代一代傳著下去。」 

新屋區愛鄉協會成員表示,根據他們調查,這些石滬群已有近3百年歷史,從鼎盛時期的30座大小石滬,現在只剩下3座完好,為了發揚客家漁港的傳統漁業技法,他們向耆老學習,維修石滬的技巧,希望重現新屋石滬群。 

新屋愛鄉協會理事長 李仁富:「最主要是要將我們這快要失傳的這石滬,在地的文化來發揚起來,因為這被大家忽略了,我想說我們這一代的人,可以來做一些什麼事,年輕人嘛!號召一些村民大家動起來,幫這石滬慢慢做起來。」 

新屋愛鄉協會將在10月底,自行舉辦石滬文化祭,希望用行動來喚醒在地里民及社區,一起重視這全台唯一客家漁港特色,未來更希望有更多人一起來學習維護及建造石滬技巧,讓珍貴的石滬文化,也能成為新屋深具觀光及學術的活歷史。  (2015-10-15)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邱宜軒、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黃聖雅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劉孝賢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