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37期 2015/09/15 出刊/ 半月刊

 

 

二戰結束「灣生」返日 愛台情懷不滅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陳沿佐 林敬祐 花蓮】

 

「灣生」指的是甲午戰爭後,台灣割讓日本期間,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對當時的日本本國人來說,這個稱呼還帶有歧視意味,這群數以萬計的灣生們,從 小在台灣出生長大,二戰結束後不得不回到,可能從未去過的「母國」,甚至還被當成二等國民,因此多年後,仍是對台灣有著深厚的感情,認為這邊才是他們的故 鄉。

用流利的日語和先生閒話家常,從小在花蓮鳳林土生土長的溫細綢,卻具有2分之1的日本血統,來自於出生後不久,便由客家人收養的灣生爸爸。

灣生後代 溫細綢:「有時候我們姊妹會很調皮啊!他說要是我的日本個性被惹毛,你們會被我打死。」

和日本親人早已失去聯絡,但若問年過80的溫細綢,自己是哪裡人,她便忙著在戶口名簿裡,試圖尋找任何蛛絲馬跡。

灣生後代 溫細綢:「我也不知道啊!(啊!你又會說客家話?)我就客家人啊!我爸爸就過繼給台灣人啊!」

二戰結束後,在台灣的日本人因為日本戰敗,不得不強制遣返,前身為日本移民村的鳳林鎮,現在還是隨處可見,日本人遺留的痕跡。

記者 陳沿佐:「這個民國6年蓋的神社,經過這麼多年,裡頭的神社已經壞掉了,外面也重建過,不過對很多當時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來說,回到這邊,他們還是會想起,當時故鄉的樣子。」

當時的警備所仍保留完好,但功能已經大不相同,離鄉背井來到台灣,開創新天地的日本人,儘管生活艱苦,但至少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沒想到戰後失去一切,回到「母國」日本 ,竟被當成二等公民。

花蓮縣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李美玲:「他們只能帶走一條床單,然後1千塊跟相片之類的,那他們帶走的1千塊,是要買船票回去,而且他們當時候回去,日本為了擔心他們,帶傳染病回來, 所以他們回去之後,要先被隔離在,一個叫台灣村的地方,3個月後你確定沒有生病,還活著你才可以出來。」

「日本人留下來的房子,只有前面而已喔!後面是被人拆掉之後,自己才重新整理過喔!」

日式房舍庭院中的花草樹木,大多都是多年前,日本人親手種下的,甚至連日本先人的墳墓都還保留在原地,房子外觀沒多大變動,卻早已換過新主人。

花蓮縣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李美玲:「那時候移民過來,很多人是在這邊土生土長,他在這邊出生,在這邊長大,在這邊讀書,甚至在這邊談戀愛,在這邊耕田,然後可能到2、30歲,甚至 是10幾歲的時候,突然被通知說,不好意思你們戰敗了,你們要回到一個,他們可能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叫作母國日本,所以他們其實心中都認定,這裡才是他 們的故鄉。」

「去年寄信來,90幾歲、95歲還是多少,可能過世了。」

一張張的明信片,捎來的是灣生們,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牽掛,念念不忘的仍是幾十年前,在花蓮的港邊所經歷的生離死別,對心繫台灣的灣生們來說,這裡才是故鄉。  (2015-08-27)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邱宜軒、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黃聖雅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劉孝賢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