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34期 2015/08/01 出刊/ 半月刊

 

 

吉安復育天皇米 重現昔日移民文化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張國興 花蓮吉安】

 

花蓮縣吉安鄉在日治時期時,稱為吉野移民村,是花蓮的三大移民村之一,當時為了進貢日本天皇,農民特地栽培了天皇米,但民國60多年後就逐漸消失,當地社區協會,今年特地復育天皇米,讓居民們能回顧當年的移民文化。 

「推過去,往外推,很輕!不要這樣,這樣就不對!要這樣。」 

老師傅教導了割稻的技巧後,孩子們開始親自下場,儘管動作不熟練,但小朋友們卻割得很有成就感,因為他們從今年的3月份,參與插秧之後,歷經4個多月的照顧,終於看到了成果。 

學童 許文浩:「就是看有沒有鳥來吃,或者是稻子有沒有成熟,稻子可不可以割,(從種到現在看到它成熟了,現在有什麼感覺?)很漂亮。」 

為了讓孩子體驗,早期如何手工打穀子,社區協會還特地準備了,這台老式打穀機,必須手腳並用,也讓孩子感受到務農的辛苦。 

學童 鍾沐樺:「(以前有打過穀子嗎?)沒有!(剛剛覺得打穀子的感覺如何?)有點難打。」 

這次收割的稻米是吉野一號米,又稱天皇米,它可是當年日治時期,特地栽種,要進貢給日本天皇的稻米,不過在民國60多年以後就消失了。 

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總幹事 鍾寶珠:「是日本米和台灣的在來米交配,在吉安這裡孕育出來的一種米,到民國60多年以後,有新的品種出來以後,就沒有人再種這種稻子,因為這種稻子,它的產量很低、不好照顧。」 

協會表示,天皇米雖然是日治時期的產物,但卻是客家人移民到吉安時,最先接觸的稻米,因此協會希望藉由復育的方式,讓年輕的吉安人也能親身參與,並了解這個代表著,移民文化的在地米食。  (2015-07-08)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邱宜軒、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黃聖雅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劉孝賢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