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32期 2015/07/01 出刊/ 半月刊

 

「如何改寫民間故事」演講心得(下)

【文/黃聖雅(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碩士班研究生)】

 

 

那麼改寫故事成為另一種創作的用意何在?李喬老師提了三點,一是不滿意原故事的主題與方法,二是藉古諷今,三是從原有的故事中發現新主題,或是利用新的技法將故事予以改寫。我覺得改寫故事是非常主觀的,誠如李喬老師第一點所說,作家對原故事的某個情節發展不甚滿意,故事太悲劇、太無趣、主角個性不夠鮮明,無論出於何種動機,只要作家願意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想像重新安排故事的情節、內容。然而,改寫也並非如此容易,好的改寫需要創意、想像,也需要有對世事獨到的見解、深刻的體會,就像李喬老師說的:「虛構裡有真情,就會感人」。李喬老師以其《水鬼.城隍》為例,利用城隍想變回鬼這種違反常理的要求,突顯民眾與神明進行交換關係時中的殺生、還願等等行為,透過民間故事的改寫,達到諷刺或借古諷今的效果。寫作技巧的改變或不同角度的切入也是改寫的方式,如中國經典著民的名間傳說─白蛇傳若以女性主義的觀點,用女性的角度來創作,故事也會激盪出不一樣的漣漪。西方文學當中改寫的經典例子就是1922年由愛爾蘭現代主義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出版的長篇小說《尤利西斯》(Ulysses),即是以荷馬史詩《奧德賽》為原型的故事,章節、內容、故事角色與《奧德賽》的故事有所對應,只是將場景搬到1904年的都柏林,並使用意識流的寫作手法呈現,主題切合現代人之間夫妻、子女關係,成為另一部偉大的作品。
談到改寫,我想到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曾經提過「原型」的概念,原型是首創的模型,代表同一類型的人物、物件、或觀念。原型在文學心理學中很重要。原型往往被以後的作者一再的重複模仿與重塑。如此看來,任何文學作品都不是作者的發明者、原創者,因為其作品皆是由神話、寓言、民間傳說當中獲得原型,而作者只是藉由改編改寫等過程,產生個人的創作。文學作品、歷史事件、民間傳說會成為時代記憶或經典,但其中的寓意與主題卻可以順應時代而經典再現,這就是改編改寫的意義所在。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邱宜軒、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黃聖雅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劉孝賢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