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28期 2015/05/01 出刊/ 半月刊

  

「花東國民記憶庫」 匯集常民生活故事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張國興 花蓮】

 

文化部推動「花東國民記憶庫」計畫,31日在花蓮正式啟動,請來3位在民國30到40年間出生的民眾,講述兒時的生活,希望透過故事的匯集,讓原本只是存在,個人腦海的記憶,成為大家可以一起來分享的精采故事。 

養蚵人家 莊素端:「手這樣拿著,我們那時候是沒有戴手套,牠(蚵)邊邊這個很利,就跟刀片一樣,很利,手常常就會被割,割傷這樣子。」 

出身彰化養蚵人家的花蓮媳婦莊素端,訴說著童年剝蚵殼的記憶,另外曾經就讀,花蓮第一所小學,明禮國小的楊振坤,則談起小學時,和女同學跳空軍舞的羞澀回憶。 

民眾 楊振坤:「男生牽著女生,就圍著圈圈繞這樣子,我已經忘記怎麼跳了,但那很好玩,為什麼,男生不敢牽女生的手,就會拿一支木棒,小棍子還是什麼,竹片啊!就讓女生牽著就跳起來。」 

花蓮七星潭過去是一個小漁村,如今民宿、飯店林立,成了觀光景點,但民眾對七星潭的名稱由來,眾說紛紜,出生自七星潭的陳阿桔,則給了大家正確的答案。 

民眾 陳阿桔:「就是花蓮師院對面,現在是空軍基地,以前不是空軍基地的時候,那裡有人住,有7個水坑,說湖也不是湖,說潭也不是潭,7個水坑,有人種菱角,也有人養魚,以前的人就說,有看到星星在7個水坑裡呈現,所以以前的人就取名為七星潭。」 

這些故事對上了年紀的人而言,回顧了許多兒時記憶,但對年輕人來說,卻是從未有過的生活經驗。 

民眾 許家綺:「感觸很多,雖然自己沒有遇到,這樣子的日子,多一分感謝,感謝的是,有這些前輩們努力打拚,留下讓我們這一輩,能夠過得很美好的生活,也很值得,我們將他的這個精神去延續下去。」 

透過故事的分享,讓人感受到不同年代的生活情形,主辦的台東生活美學館表示,目前在花東地區,已經收錄了320則在地人的故事,希望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的故事,分享在台灣島上,相同與不同的生活經驗。  (2015-04-03)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邱宜軒、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黃聖雅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劉孝賢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