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19期 2014/12/15 出刊/ 半月刊

 

 

回顧2013客家文化研習營

【文/吳冠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研二生)】

 

 龍頸溪畔旁的天后宮香火鼎盛,而媽祖慈藹的銅面前龕煙裊裊。在回程的車上我閉目養神,追溯著七十二小時前這段田野調查的序幕,按下那段鑲嵌在客家文化上的記憶,重複播放。

    一入內埔老街口,初寬而漸窄,兩旁暗紅磚塊搭建起的平矮屋房正訴說著過去客家歷史的點點。佇立巷尾末節,源順酒釀的純手工製甜酒清香撲鼻,簇擁及膝。如今的窗櫺仍見日積月累磨損所產生的弧度,而酒窖的痕跡更見證百年前客家人釀酒的繁華。

    命運多舛,橫渡黑水溝的客家族群歷經「六死三活一回頭」的洗禮下跋山涉水,南部的客庄在客家先民披荊斬棘中,化做六堆園區牆上一段段的故事;每個角落,仍紀錄著許多聚落發展的軌跡。區內碩大的湖畔倒映每位倚著木製欄杆而身體微傾的面容,夕陽西下雨朦朧,滴濺起的漣漪如同剛聽完的演講;是否?是否?正洗滌著過往對於客家族群錯誤的刻板印象。敬字亭、蕭子調,祖堂密碼依繚繞。當晚微風徐徐,十餘人的單車隊伍腳踏著內埔巷弄每吋月光,體驗與白日迥異的客庄風情。

    次日首抵的驛站,是藏身彎彎小路內的五溝水鍾家四合院。斑剝的紅色門聯仍見當年毛筆勾勒出的喜氣與警惕。院外,一潭半月池難得見到眾多人群的來訪,順著百香果蔓,從水車細數當日劉家的日常。巴洛克式的觀海山房,屋頂至高的石鷹俯瞰,在各堂走走停停虔誠地聆聽客家山歌下的史實,這見證無疑是最好的敬拜。手捏的粄,包著蝦米、蘿蔔絲外,更形塑自我對於客家族群最真切的觸感。而檳榔扇、美濃傘,手中緊握的黃藤,也藉由藝術加值展現了傳統客家文物在當代的創新與延續。
最終仍須一別,在不同客腔下我打包著新的行囊,期待下一場客家文化的尋幽探訪。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
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邱宜軒、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黃聖雅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王本奕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