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10期 2014/08/01 出刊/ 半月刊

 

 

平鎮中藥老藥鋪的沒落(上篇)

【圖、文/徐碧美(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碩士班畢業生)】

 

    行走在平鎮鎮興里鎮鏞路這農村道路裡,一間古老的大瓦屋裡傳來淡淡的中藥香氣,白色的煙由房屋裡穿透了瓦片,緩緩的飄了出來,原來是屋主人正在灶下的大灶裡煮著青草茶。大瓦屋外有個寫著『千頃第』的門樓,走近一看原來這正是一間中藥店。

 

    經過探訪後得知這間大瓦屋早期是桃竹地區相當知名的中藥盤商,正在橫屋裡整理環境的青年黃志杰說,中藥商號是在民國三十五年由阿公黃金龍先生所創立的,並由第二代三大房共同經營中藥產業,當時經營範圍擴及桃園、新竹地區,一直到了去年一百零二年才正式分家。在這六十七年的歲月當中,大瓦屋內就有如共產社會一般,所有人都在家裡工作,住在一起、一起吃飯、資源共享,最多人的時候家裡共居住了大概四十多人的大家族,在當時相當少見。由於整個家族的中藥產業經營到第三代,可說是開支闊葉。直到第二代的負責人黃達助先生過世後,家裡開始出現了變化,第三代的經營也發生許許多多的紛擾,更發生了財物上的缺口,加上近年來中藥產業在台灣逐漸的沒落,最終無法整合意見,而研議分家,也讓這個擁有六十七年歷史的大家族中藥產業瓦解。

 

    在這棟大瓦屋唯二沒有從事中醫藥產業的黃志杰,也是家族第三代最小的青年,長期從事景觀設計及社區營造等工作,在民國九十八年進入桃園縣政府工作期間,常在假日的時候從事平鎮田野調查及環境綠美化等工作,當時看到家族中藥產業的沒落,一直希望能為家族的中藥產業做些什麼事。於是他想到文化產業的轉型,並在近五年當中,不斷的收集家族的歷史故事、社區故事,希望藉由社區營造及地方文史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知道這間大瓦屋的老藥鋪。因此包含目前已完成尚未出版的新修平鎮市誌、文化局與平鎮市公所相關書籍及摺頁加入了老藥鋪的歷史文獻,也舉辦平鎮的大瓦屋音樂會、平鎮文學步道、社區導覽活動等活動方式,推銷這個老藥鋪的文化歷史及產業價值,期望能有更多人認識中藥產業,也能夠讓現代的年輕人接受中藥養生。

 

    黃志杰也在幾年前就和家裡第二代的長輩提及,想將家裡所有空間納為中藥生態博物館的概念,將當時擁有的抓藥、秤藥、曬藥、浸泡藥材、炒藥、製藥、燉熬提煉藥材等技術繼續保存下來,且當時的所有工具仍有許多均使用老器具,能讓更多人可以看到傳統製藥的動態,加上周邊田地種植中草藥材展示及應用,讓老藥鋪成為台灣少見的生態博物館。當這個概念獲得家族的長輩同意後,不料沒幾年的時間,家族分家,導致這個概念無法實現。而現在大房搬離到附近繼續開中藥行、二房也搬離到大瓦屋旁開新的中藥行,第三房早在十年前大兒子就於新屋鄉開設中藥行。雖然整個家族的中藥產業分家,但分開後仍均各自繼續維持經營中藥行,成為一個獨特的家族脈絡。

(註:本文受訪者黃志杰,桃園縣平鎮四縣客家人,目前是「大瓦屋工坊」負責人,相關動態請上臉書「大瓦屋工坊」)

大瓦屋音樂會

早期在河裡洗滌藥材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
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