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10期 2014/08/01 出刊/ 半月刊

 

 

訪桃澗堡工作室的主人─巫秀淇」

【圖、文/徐碧美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碩士班畢業生)

 

    巫秀淇君目前擔任桃澗堡工作室的執行長,長期在桃園地區做蹲點式的經營,也曾經受邀到本校客家學院與同學們做過分享,為了讓讀者更認識這位在地的客家人,筆者特地採訪了君,透過君的分享,也了解到桃園在地客庄的一番面貌。為了讓讀者更貼近,筆者採用問答的方式作呈現,以下為訪談的摘要內容。

 

徐:請問你的工作室為什麼會稱作桃澗堡工作室呢?

巫:

背後其實有個小緣由,我所任職的單位其實正式的全名應稱呼做「桃園縣社區營造協會」,這個協會是向縣府社會局正式登記獲准立案的單位,成立之初,我們結合了多位在地有著相同節奏的伙伴,凝聚共識,期盼藉由協會的成立,一起推動社區營造相關的工作。然而諷刺的是,這個單位名稱因為長達九個字,大部分的社區民眾根本記得牢,再者,社區營造一辭對許多社區民眾來說,顯然不易理解,所以呢?經常在走訪社區的時候,絕大部分的民眾都會叫錯我的單位名稱,頗讓人感到苦惱。後來幾個年輕的伙伴便決議幫協會取一個類似網路上慣用的「暱稱」,幾經討論後,決定使用桃澗堡工作室。

 

桃澗堡三個字簡單說,就是桃園以前的老地名,以前桃園僅有南北二大聚落,北邊的聚落就是現今的桃園市,當時稱作「桃子園」,南邊的聚落就是現在的中壢市,當時稱作「澗仔壢」,從當時的老地名各取其首字變成了桃澗堡。也因為我們決心長期在桃園蹲點經營,使用桃澗堡很是符合我們想做的事,再加上名稱簡短易記,久而久之,桃澗堡工作室越來越為人所熟知,反倒是桃園縣社區營造協會多半僅出現在官方正式的文件上了。」

 

徐:是什麼樣的緣由讓你走向這條在地文化工作的道路呢?

巫:

說真的,這個工作本非我所長啊!我大學念的是政治,研究所也是。但有一天,我自外地歸來,在中壢街區看見老街溪進入中壢市區之後,流入一片黑暗的「深淵」,那個畫面所帶給我的無比衝擊,應該就是我決定回鄉,在社區營造這條路上走的重要因素吧!

 

這要怎麼說呢?老街溪全長34公里,流經龍潭、平鎮、中壢,然後在大園鄉的許厝港出海,我的出生地─龍潭八張犁,正好就是老街溪的水源頭,然而我自小在水源頭涓涓的溪流裡戲水、抓魚蝦……,卻從不知道他就是老街溪,只是隨著大人稱作「河壩」。後來,父親因為任職中壢的關係,舉家搬遷到平鎮這一帶,也是在老街溪畔,那算是我的第二個童年生活的所在吧!但我也還是同樣只是管他叫河壩而已。

 

很後來很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童年埋有重要生活記憶的河壩,就是老街溪。在「驚見」老街溪流進了中壢街區的黑暗深淵,彷彿成了一條lost river之後,我才驚覺,自己對於家鄉的事竟如此生疏,也更驚覺,我們的住民和老街溪的相互對待關係,怎麼會是變成加蓋來將他狠狠的遮住、蓋住、擋住呢?

 

決定回來,並且嘗試從社區營造這條路上行走,是期盼從回到自己在地開始,作一些努力,讓這塊土地,以及這塊土地上的人,有所改變。

 

 

1:巫秀淇的活動寫真

2.當初讓巫秀淇感覺震撼的老街溪加蓋照片。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劉振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
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劉振榮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