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04期 2014/05/01 出刊/ 半月刊

 

 

認識客家傳統信仰與移墾歷史

【文/涂世宗 (中文四年級)

【文/轉載自教育部「2013客家文化教育研習營結案報告」】

 

 

    滂沱大雨的早晨午後,一行人拖著疲憊和浸溽的身軀,隨著遊覽車晃蕩到了宜蘭頭城。甫下車,便被眼前金碧輝煌的宮廟震懾住了,參拜過這麼多座三山國王廟,還不見如此富麗堂皇,絢爛金光的廟宇,而且在雨天中更加凸顯。

 

箇中豪傑齊聚 三山宮絢爛奪目

    頭城三山宮總幹事說明此座三山宮的來歷,以往在巷弄中,信徒稀少;而主委的外祖父信奉三山國王,在主委自幼時此三山國王多次顯神蹟賜祐,為感念三山國王的庇佑,在事業有成之後,特捐助千餘萬元重新整建,故有現在碧麗堂皇的頭城三山宮。

 

    頭城三山宮除了耗資二千餘萬元,宮廟金碧輝煌外,更有遠近馳名的各業翹楚前來相助,更顯得頭城三山宮的特色。廟內凡有十五副對聯,均為當代書法大家如黃宗義、蔡時魁等人書寫,皆為一時之選。在裝飾和選材上,更是精心挑選,用了江西的小葉樟,使得入廟進香者如沐春風。除此,頭城三山宮更齊聚了政商法各界人士的祝賀,公廟的力量實為不容小覷!

 

客家福佬混合 三山宮特色展現

    依照課程上的學習,三山國王應為自然崇拜,後來更有人文故事附會,而成為人神崇拜。依據三山宮總幹事的說法,他們將三山宮稱為大王公、二王公、三王公,這在客家的宗教祭祀中,王公應是屬於王爺,而頭城三山宮或許是與當地閩南人王爺祭祀相混而成,乃有「王公」的稱呼。

 

    依據田野調查和史料記載,頭城是吳沙開蘭第一城,當時便有許多閩籍客家人移居屯墾,然頭城三山宮總幹事卻說頭城沒有客家人,我想這是不符合現實的!頭城三山宮的三山國王本由李先自唐山攜來台灣,這個李先即為詔安客家李氏,頭城沒有客家人的說法不攻自破。最可能的情況是,李先將三山國王溪自宜蘭頭城,建小廟祭祀,影響了附近居民,而成為了當地的小型祭祀圈,後來客家人福佬化或遷移後,三山宮仍是當地祭祀的重要宮廟,故形成現今的現象。但無論如何,祭祀可以安定人類心理層面,在文化面,它更可以融合不同族群,成為多元文化的代表。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