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03期 2014/04/15 出刊/ 半月刊

 

 

客家建築課 認識祖先珍貴文化資產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陳文霖 高雄】

 

伙房是台灣客家建築的主要代表,但很多人卻不知道,伙房所蘊含的特殊意涵,因此高雄市客家學苑,就開設了一門客家建築文化的課程,希望讓學員認識客家建築的特色,進而更珍視老祖宗留下來的資產。

 

很多人蓋了一個正身屋,他其實有留未來,預留未來還要再擴建的空間。

 

六堆地區傳統客家建築,大都從正身屋開始發展,慢慢形成單伸手、三合院以及四合院式的完整伙房,其用意在維持宗族的凝聚力。

 

高雄市客家學苑講師 張孟珠:「凝聚力很強,所有的宗族都住在一起,土地也要夠大,那要很多條件。」

 

高雄市客家學苑所開設的客家建築文化課程,講師透過文字與相片相互對照,讓學員認識自己祖堂的形制,以及特殊的文化意涵。

 

高雄市客家學苑學員 林瑞宏:「身為客家人,對我們自己祖先傳下來的建築,一個想法,怎樣認識他們的建築。」

 

高雄市客家學苑學員 張鴻彥:「以前我們住的老家,伙房,什麼叫做伙房,什麼叫做圍龍屋,進一步的了解這樣。」

 

高雄市客家學苑講師張孟珠表示,除了客家建築的形制以外,包含建築本體的鳳眼、轉溝及棟頭等都有特殊的意涵,透過客家學苑的課程傳授,要讓更多客家人,珍惜自己的文化資產。  (2014-03-31)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