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02期 2014/04/01 出刊/ 半月刊

 

 

探討《台灣客家女性》

【文/李婉菁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研一生)

 

    台灣客家女性一直以來被大眾既定為刻苦、持家之印象,然而本文章關注於在客家文學中探討兩性議題時,文章向來著重點為何。長久以來,女性皆附從在以男性為中心的寫作傳統中。直到近代社會發展中,兩性關係權力的變動,客家作家寫作女性時,才逐漸有鮮明的意義從文學殿堂中掙扎出現,有著不一樣的書寫風貌。經由客家文獻中可以發現,許多人會對客家女性有既定的刻版印象,但是當後期經濟慢慢地開發之後甚至到現今,女性意識的抬頭,社會發展功能性的民主化,是整體性人際與性別關係改變的趨力。而到後期台灣婦女在台灣社會發展過程中,自我感知與價值的提升,也都是屬於此類社會發展影響範圍。在傳統上而言,客族傳統始終強化男性在性別關係上的優勢,甚至在語言中強化女性依賴附屬的事實。

 

例如一:叫妻子「輔娘」。

客家人的輔娘,給人高估客家婦女的感覺。「輔娘」意為輔助之女人,即是幫助老公之妻,一般來說,客家男人若有這般助夫之妻,必是極為幸運之人。

 

例如二:稱媳婦「薪臼」

客家人稱媳婦為薪臼,意思是指女性為勞動力的參與者,意喻像農具般地堅固實用。「薪」舊式砍柴或撿柴的意思,「臼」就是樁米的意思,平時工作不停,在丈夫長時期去外地求發展,十年、八年才回家自然養成了一種獨立的性格,也因為她們能獨當一面的性格,在外的先生不用操心,所以在客家族群社會裡,婦女特別受男人的尊敬,男女的平等的觀念比中國任何一個地方濃厚,是客家人社會一大特色。

 

文獻參考:張典婉(2004)。《台灣客家女性》,台北:玉山社。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