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02期 2014/04/01 出刊/ 半月刊

 

 

客家語文研究所入選優良論文彙整

【文/許宏勛 (客家學院電子報編輯)

 

國姓鄉1948年來臺之陸豐客話研究

年度: 102

作者: 黃美珠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畢業年月: 102.01

獎助金額(萬元) 4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在臺灣社會除了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以及外省人等社羣之外,另有一批夾雜其中的少數居民-「外省客家人」-所謂的外省客家人,可依來臺方式分為兩類,一是1949年隨國民政府移入者,另一則為1948年以個人或家庭為單位自行渡海來臺者,此兩個次社羣在臺灣所受的際遇大不相同,前者工作安定生活無慮,但後者則得自謀生路。後者為求溫飽以四處打零工為業,因此,其語言的使用及接觸、學習第二或第三語言是無可避免的,他們使用母語的現況是本文所關注的。

南投縣國姓地區自1875年清廷設立埔裏社廳至今百餘年間,歷經開山撫番、煉製樟腦工業興起,吸引周邊地區人力大量湧入,其中大部分來自新竹、苗栗、卓蘭、東勢等客家族羣為大宗,同時也促使國姓鄉成為南投縣最大的客家人聚居的鄉鎮,國姓鄉客家人口雖佔75%以上,但卻以閩南語和普通話為交際語言,進而促使客家話的流失,因此在國姓地區,不論是在地客家話或外省客家話都呈現急速凋零趨勢。

本文所指涉之「國姓陸豐」,是指1948年自廣東陸豐縣遷徙來臺灣,居住在國姓鄉的陸豐客家人,經實地的探訪知曉此方客家話仍保存原鄉下砂地區口音以及詞彙,本文以國姓鄉1948年來臺之陸豐客家耆老為主要研究對象,探究外省客家話遷居臺灣超過一甲子的歲月裡,陸豐客話在國姓地區的演變與發展內涵。

語言除了口耳相傳外,也可經由文字紀錄而得以流傳後世,但無形的語音存在遠遠超過有形文字的發展歷史,今以《切韻》系統做為語音比較憑藉,依語言事實分析比較古今語言演化過程,記載當今國姓陸豐客話語音現況。

方言詞彙最能反映該語言社羣的現象,於本文第五章另闢「國姓陸豐客話與臺灣境內、外陸豐客方言詞彙比較」章節,為臺灣境內與境外的陸豐客話詞彙進行比較分析,國姓仍存在不少特色詞彙,「過氣的魚」(死魚)、「肚屎𤸁(肚子餓)、「祀公太」(祭祖)、「死瘕」(出生未滿月就死亡的嬰兒)…等等。

本研究側重以歷時音韻的比對手段,如實記錄國姓陸豐客話的今貌,以期做為相關研究的參考資料,此即本研究主要目的。

 

關鍵詞: 外省客家、國姓陸豐、歷時音韻、《切韻》、舌上音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湖南客家話詞彙研究

年度: 102

作者: 陳沿佐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班

畢業年月: 102.01

獎助金額(萬元) 5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本文以湖南平江縣黃金洞鄉、攸縣鸞山鄉及新田縣門樓下鄉的客家話為研究對象,探討來自閩、粵、贛三地的客家族群自遷入湖南後,與原鄉在時間及空間上的長期阻隔後所表現出的詞彙特色,以及與鄰近方言接觸互動後的詞彙變化。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和步驟,相關研究文獻及調查對象史地概況。第二章為語音系統說明,分別介紹各點的聲韻調及連讀變調。第三章除了說明各點的特殊詞義外,也進行三個調查點內部及與原鄉閩、粵、贛客家話的共部比較,歸納出湖南客家話三個調查點共有的詞彙特點為(1)反映出地理位置的過度性與限制性(2)因語言接觸而使詞彙使用多樣化(3)文化共同變化的痕跡(4)詞彙使用明顯在地化。第四章透過與鄰近方言的外部比較,分析出客家話中的湘、贛語成份借用方式有詞形部份移借、音韻部份移借、詞形完全移借、音韻完全移借及合璧詞等五種類型,並從借詞數量觀察湖南客家話與鄰近方言的親疏關係,發現湖南客家話受贛語影響較深,卻又漸帶湘語特色。第五章主要從造詞、構詞及詞彙派生能力等方面對湖南客家話各點共同表現出的詞彙現象,及部分點獨有的特殊詞彙表現進行討論。第六章為結論,歸納出湖南客家話的詞彙特點,最後並檢討本文研究的不足及提出未來可再進一步研究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湖南客家話、語言接觸、借詞、造詞法、構詞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臺灣、大陸、馬來西亞三地梅縣客家話比較研究

年度: 102

作者: 彭瑞珠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班

畢業年月: 102.06

獎助金額(萬元) 4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漢語方言分區中的客家話以「梅縣話」為代表。今之梅縣在清代為嘉應州府下轄四縣,因而清初自嘉應州移民臺灣的客家人所說的梅縣話稱為「四縣話」。北部的四縣話與南部的四縣話語音上略有差異,因此臺灣的「四縣話」又分為「北四縣腔」與「南四縣腔」。

清末民國有大量的客家人移民東南亞,且展現了不容小覷的經濟實力,本文採集了馬來西亞客家人比例最高的沙巴州的梅縣腔客家話與北四縣腔、南四縣腔、梅縣話語音相對照,呈現出四方言點、不同移民時期的「梅縣話」。

本文所呈現的四方言點語料,即「北四縣腔」、「南四縣腔」、「梅縣話」、「馬來西亞的梅縣腔客家話(山打根)」。這四個方言點的語料展現:現今梅縣話、清初自梅縣移入臺灣的梅縣話、民國後自梅縣移入東南亞的梅縣話,四種同源、不同地區、不同移民時期、不同語言環境下的梅縣客話比較研究。

透過文獻資料與田野調查方式進行的語料採集與整理,本文共收錄了四方言點2,152組字音的語音語料與附帶說明具差異性、共通性的詞條290組。

本文同時整理出四方言點的聲、韻母與中古音的對照和差異,可以說是客語方言梅縣話四方言點相當完整的語音語料的資料與對照。

 

關鍵詞:客家話、北四縣腔、南四縣腔、梅縣話、馬來西亞客家話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馬來西亞沙巴龍川客家話研究

年度: 102

作者: 江欣潔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班

畢業年月: 102.07

獎助金額(萬元) 5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民族國家,當地使用語言除了馬來語、英語、華語外,依華人袓籍來源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言,包括褔建話、廣東話、客家話、潮州話及海南話等。本文以馬來西亞沙巴的龍川客家話為研究對象,在如此多方言接觸的區域,龍川話的語言現況如何,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2009年我們至馬來西亞沙巴州山打根進行田野調查研究,所得語料將具體呈現在論文中。臚列龍川客家話的語音系統、聲韻調組合、同音字表及基本詞彙後,本論文將透過歷時的比較研究探討龍川客家話中古音至今音之演變,再以共時的比較研究進行沙巴龍川話與廣東龍川話、大馬當地漢方言(廣府話、惠陽話)之音韻與詞彙比較,最後呈現研究成果。

 

首先,在沙巴龍川話與原鄉的音韻比較中我們發現,聲母部分有塞擦音聲母套數不一、日影以母讀-的擦音化、溪曉匣母讀s-, -、泥來母相混與否類型等現象;在韻母方面像撮口呼韻的有無、支脂有別、效咸攝元音高化、臻攝開口三等的圓唇與展圓等現象,以及少數字音讀反映出真、文、元韻在音韻史上有非常多的糾葛現象等;在聲調方面,比較特殊的有「濁去歸陰平」現象。

其次,在沙巴龍川話與馬來西亞當地漢語方言的詞彙比較中亦發現,龍川客家話明顯吸收了不少鄰近廣府話、馬來話、英語的讀音與語詞,如「車大炮吹牛、聊天」、「邏食佬乞丐」、「巴冷刀柴刀」、「han55 p33 lek5

方向盤」等,特別是部分詞彙還保留原鄉的名詞後綴「里」,如「倈里兒子、妹里女兒」。

 

最後,沙巴的龍川話從外部來看雖然和當地客家話趨近相同,但在其內部仍有差異性存在,如-i元音是否前化為舌尖元音-、曉匣母是否顎化、合口字是否讀開口音、流攝韻母-iu-eu之別等,均可作為其判斷依據。

 

關鍵詞:客家話、馬來西亞、沙巴、龍川話、音韻、方言比較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台灣客家飲食文學的研究

年度: 102

作者: 廖純瑜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班

畢業年月: 101.06

獎助金額(萬元) 5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客家文學記錄著客家人不斷遷徙、飄泊所留下的印記,涵蓋著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層面的樣貌。客家飲食文學則是以飲食為元素,探索這些面向的一扇櫥窗,而透過文學的書寫,可充份了解社會變遷的軌跡,並經由飲食文化演變的過程,亦可建立一套歷時性飲食文學的系譜。

客家人在唐山過台灣之初,是由群體、聚落的移民方式,把原鄉的生活模式與飲食習慣移植至台灣,客家人因擇居窮鄉僻壤,地勢阻絕,便能將此生活形態較為完整的保留下來。台灣客家人在墾荒階段所發展出的飲食文化,都以攜帶方便且易於保存的食物為主如醃製醬菜、菜乾、蕃薯等,以作為敘述墾殖時期艱辛的意象。爾後歷經日本殖民統治下,客家飲食習慣或多或少亦受到政治、社會等因素的影響,除原有的飲食形貌外,亦感染上日本殖民帝國飲食的色彩。光復後,國民政府大軍遷台,更將中國各省的八大菜系輸入台灣,藉由客家人與福佬人、外省人通婚、雜居以及都市變遷的種種變革,客家飲食文化已由單純的山居飲食習性,逐漸被同化、匯流形成混合型的飲食模式。

近年來客家飲食文化的發展,在國際化與在地化兩股勢力的角力下,已經產生巨大的變化,使得頗具特色的地域飲食文化,逐漸邁向普及化的飲食形貌而失去其獨特性。尤以現代客家人的飲食觀,日益重視養生保健,以及在以健康的導向下,少油、少鹽、少糖的輕食概念,已逐漸使原來的飲食形態,產生質與量的流變。要如何在健康的原則下,保有客家菜原有的精神,確實是現代推廣客家菜的一大考驗。

有關客家人的源流,有些學者主張客家人為南源之說,認為客家人本是一群住在山上的人,故飲食習慣脫離不了與山的地理環境有關。另一派學者,則認為客家飲食文化來自中原黃河流域一脈相傳而來,但因逃難南遷後避居山中,便形成與山有密切的關係。不論何種說法,客家人的生活,向來都居住在深山丘陵裡,因地勢阻絕,在物質匱乏的環境下,充份利用天然資源,「靠山吃山,就地取材」,成為生存的不二法門,也締造出客家山文化飲食的特色。這些飲食的特徵,隱現在客語詞彙中。

 

關鍵詞:客家文學 、飲食文學、山文化、客家茶、後現代飲食、客家婦女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湖南平江客家話位移動詞「落」的多義性研究

年度: 101

作者: 郭婉宜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畢業年月: 101.6

獎助金額(萬元) 5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本文研究湖南平江客家話位移動詞「lok5 落」的多義性,探討的主題包括「落」的多重用法、語義擴展、語法化與方言比較。在第一章的緒論裡,我們介紹了湖南平江客家話的源流與分布、湖南境內方言的使用情形以及湖南平江客家話的語音系統等。第二章的文獻回顧裡,我們簡介所採用的理論背景,如:原型範疇理論(Prototypetheory) 、意象圖式(Image Schema)、視角(Perspective)、側重(Profile)、隱喻與轉喻(Metaphor and Metonymy)以及語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等概念,並且回顧「lok5 落」在漢語各方言裡的相關研究文獻。第三章為平江客家話「落」的多重用法,討論平江客家話「lok5 落」的各種用法與語義的關係。第四章為平江客家話「lok5 落」的語義擴展與語法化,探究平江客家話「lok5 落」的語義擴展途徑以及語法化的歷程。第五章為平江客家話「lok5 落」與其它漢語方言的比較,我們透過其它方言有關「lok5落」的語料,進行平江客家話「lok5 落」的用法以及語法化走向的比較。第六章為結語,總結平江客家話「lok5 落」的各種用法、語義延伸情形、語法化的現象以及與其它漢語方言比較下所呈現的共性與殊性,最後提出本文研究的侷限與缺失,以及未來研究可繼續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湖南平江客家話、多重用法、語義擴展、語法化、方言比較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湖南平江縣、攸縣、新田縣客家話音韻研究

年度: 101

作者: 戴伶伊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畢業年月: 101.6

獎助金額(萬元) 5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本文以音韻為主體,實際調查湖南平江縣黃金洞、攸縣鸞山(包含南岸村及漕聯

村),以及新田縣門樓下鄉客家話,這三個方言點分別位在陳立中劃分的湖南客家話北西南三片,未實際調查的各一點。筆者運用歷時與共時比較法,分析黃金洞、鸞山及門樓下鄉客家話的音韻現象。

本文共分成七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方法與步驟、相關文獻、方言點與發音人簡介等;第二章為黃金洞、鸞山及門樓下鄉客家話語音系統,分別說明三個方言點的聲韻調及連讀變調,並附上黃金洞同音字表;第三章以《切韻》為參照點,比較黃金洞、鸞山及門樓下鄉客家話與中古音之間的演變;第四章為黃金洞、鸞山及門樓下鄉客家話的語音特點,並分析這三個方言點與其他湖南方言之間的關係,最後比較三個方言點的內部差異;第五章為黃金洞、鸞山及門樓下鄉客家話與陳立中所調查湖南客家話之音韻比較,說明湖南客家話之間的共性與特性;第六章為黃金洞、鸞山及門樓下鄉客家話與臺閩粵贛等地客家話的音韻比較,並說明三個方言點與其他地區客家話之間的差異;第七章為結論,歸納黃金洞、鸞山及門樓下鄉客家話之間,以及與其它臺閩粵贛等地客家話之間,具有區別性的語音系統及特點,並在最後作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湖南客家話、黃金洞、鸞山、門樓下鄉、歷史比較、方言比較、語音演變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臺灣客家話的閩南語借詞及其共同詞研究

年度: 101

作者: 羅玉芝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畢業年月: 101.6

獎助金額(萬元) 5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臺灣的地理及語言環境,使其土地上的客家話相較於原鄉,或其他地區的客家話受閩南語的影響更為深遠。臺灣的閩客方言除了從原鄉帶過來的共同詞彙外,在臺灣兩者相互消長的過程中,相較在原鄉的距離,在臺灣的閩客方言因距離相近而出現更多原鄉所沒有的借詞。

本文蒐集臺灣閩客的共同詞彙,實際調查臺灣客家話的原鄉蕉嶺、陸河、豐順、饒平及詔安,比較兩岸客家話的詞彙,並試圖從閩客共同詞彙中,區分古漢語、底層詞及借詞。

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步驟,回顧與探討過去關於詞彙比較研究、語言接觸的文獻,並概略介紹本文調查的方言點及發音人。第二章及第三章為本文重點,將臺灣客家話中的閩南語借詞予以分類,並分析借用方式及對應細節。第二章首先說明本文對於借詞的定義及分類原則,並分析整理詞形借詞,包括詞形部份移借、詞形完全移借及閩客合璧詞。第三章則整理了音韻類的借詞,包括音韻部份移借及音韻完全移借兩部份,並統整詞形移借及音韻移借的對應規律。第四章是臺灣閩客共同保留的古漢語詞及底層詞的整理,古漢語的部份,另外蒐集吳語、湘語、贛語及粵語的說法,並列出古文獻以証該詞為古漢語;底層詞的部份,則有壯侗苗瑤畬及臺灣南島語的說法,以供對照參考。第五章為結論,歸納臺灣閩客與原鄉的互動所造成的影響差異,

總結借詞對應規律,及古漢語、底層詞、借詞的詞條數量,最後提出針對詞彙比較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詞:語言接觸、借詞、詞形移借、音韻移借、底層詞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中寮鄉客家話的語言接觸現象

年度: 100

作者: 林珍慧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畢業年月: 99.6

獎助金額(萬元) 4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南投縣中寮鄉全境皆位於集集大山山脈之中,南中寮屬平林溪流域,包含11 個村;北中寮屬樟平溪流域,有7 個村。南北因山地丘陵廣布又隸屬不同水系,南北往來聯絡相當不便。中寮鄉境內有閩南人、詔安福老客和日據時代四縣和海陸客家二次移民,然而此區的客家話在強勢語言閩南語的影響之下,幾乎已退出家庭,本論文以客家二次移民的後代為研究對象,探討中寮客家話的語言接觸現象。研究發現中寮鄉語言接觸後產生變異的語言形式還未固定,多少夾雜其他次方言的語音特點或詞彙,常見隨機的語碼轉換,內部或個人的差異明顯可見。大致而言,可以提出以下幾點:聲母方面受閩南語影響產生-b 聲母,部份中古全濁母清化讀不送氣;四縣腔和海陸腔客語融合的結果,舌尖面濁擦音j-聲母和零聲母 ø 二種讀音並存,滋絲音只有一套tsts’s 聲母。韻母方面海陸腔知莊章組字元音正進行-i-的變化,唇音之後的-ui 韻正在向四縣腔的-i 韻合併,且仔尾詞多被 e 取代;客家話的-u 韻尾消失及-m 尾韻異化為-n 尾,閩南語的-o 元音、-u 元音、-an 等韻已經滲透進入客家話詞彙的語音之中。詞彙方面受到語言接觸的影響產生融合和移借,本文從部分移借、完全移借、構詞形式借詞及中寮四縣腔和海陸腔相互移借等四項分別闡述。海陸腔客語受到四縣腔客語的影響,聲母韻母趨同於四縣腔,聲調維持不變,形成「海四話」。

中寮鄉的客家話嚴重流失,南中寮比北中寮的流失情形嚴重,海陸腔客語的流失更甚於四縣腔客語。造成客家話轉移和流失的原因,有地理環境的偏僻,須靠聯庄組織與祭祀活動達到互助合作與聯繫交流,產業與經濟的發展、收養與通婚等因素,都提高了閩客語言接觸的機會;客家話的社會評價低落、再福老化、年輕學子和青壯年人口外流、華語普及等因素,更加速了客家話的流失。

 

關鍵詞:南投客家、中寮、語言接觸、移借、詔安福老客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新竹饒平客語詞彙研究

年度: 100

作者: 張美娟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畢業年月: 99.6

獎助金額(萬元) 4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本論文之標題為《新竹饒平客語詞彙研究》,共分為七章。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對象和方法。第二章為文獻的研究,有關饒平客語的討論文獻。第三章為音韻描述,針對新竹縣竹北六家、關西、芎林紙寮窩、湖口四個方言點,歸納聲、韻、調之特徵。第四章和第五章將新竹饒平客語同義詞比較後,分析形成同義詞之源流差異、造詞差異、意義差異、構詞差異的原因。第六章將新竹饒平特殊的詞彙,與雲林崙背詔安話、廣東饒洋話、新竹海陸客家話做比較,呈現與原鄉的「源」和在新竹縣的「變」。第七章為結論說明本研究成果與價值。文末附有分類詞表,這是目前對新竹地區的饒平客語,最新的詞彙調查報告。經過研究發現,四個方言點的基本音韻大致相同,可貴的是保留許多饒平原鄉的語音特色。至於聲調方面可以歸類成兩組,其差別在於去聲,六家的去聲是高平調,而另一組是中升調。在連續變調方面,四個方言點皆有差異,呈現較複雜的情況。在等呼方面,四等字多洪音,關西點是代表。

最後,在詞彙方面,新竹饒平客語有許多饒洋詞彙、詔安詞彙,以及三者共同的詞彙,而‘眏’和‘()()’,這兩個保守的底層詞,還關係到客家與畬族的歷史。除了以上從原鄉帶來的詞彙外,新竹饒平客經過兩、三百年來,經歷不同人、事、物的變遷,以及和其他次方言的語言接觸下,各地亦有其各自發展、吸收的詞彙,呈現出多元又豐富的面貌。

 

關鍵字:饒平客語、詞彙、同義詞、同義詞差異詞彙比較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永定新舊移民之客家話比較—以楊梅鎮秀才窩與蘆竹鄉羊稠村為例

年度: 99

作者: 徐雨薇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畢業年月: 98.6

獎助金額(萬元) 7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基於台灣永定客家話研究成果仍寥若晨星之故,本文以永定客家話為研究主軸,分別以來台時間相差約二百年之多的楊梅秀才窩與南崁羊稠村為研究主體,故以永定新舊移民客家話比較為題,企圖深入比較同一客家次方言因遷台時間的差異,以及不同語言環境造成在語音及詞彙上的不同發展。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並交代文獻回顧等;第二章為永定新舊移民客家話之語音系統,分別對秀才窩及羊稠村的語音系統做交代;第三章將研究主體之永定客家話與中古音做比較;第四章分別從聲母、韻母及聲調三方面探討新舊移民永定客家話的語音特點;第五章研究二者音類之間的關係,包括聲母發音部位和方法的不同如何影響韻母的表現、不同聲母系統的歸併類型,及不同韻攝間的合流與平行現象;第六章是新舊移民永定客家話詞彙比較;第七章為結論,交代研究發現與成果及不足之處。

秀才窩與羊稠村乃尚未被發現的永定客家方言點,以二者為研究主體之立意在替客家研究增添新版圖。且今下台灣新移民的研究多只關注於以新娘身分隻身來台的東南亞新移民女性,並未把焦點放在羊稠村這樣一批「大陸新移民家庭」上。以新移民的研究對象而言,忽略了這一批本身即為「唐山公」、「唐山嫲」的羊稠村永定新移民;以新移民研究範疇來說,以往只注重在文化方面,未有深入對語言的研究;再以語言學界研究而論,台灣語言學界尚未出現以新移民語言為對象的研究,故本論文在新移民及台灣語言研究方面,有將研究視角向不同對象及範疇邁進之新意。

 

關鍵詞:客家話、永定、新移民、秀才窩、羊稠村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廣東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

年度: 99

作者: 徐汎平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畢業年月: 99.1

獎助金額(萬元) 6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廣東五華話若干語言現象引人注意:知章曉組(及溪母)的捲舌音聲母、山攝三等以及合口韻中無介音、臻梗二攝開口字唇音後元音為u,以及「濁去歸上」。是以研究者著手調查研究,以提供兩岸五華客家話的比較基礎。

本論文重點在於音韻研究。對於五華話的音韻現象,我們於第二、第三章,分別以共時及歷時的角度切入討論。研究結果頗有所獲,五華話除具備客家方言共通特點之外,尚可歸納出四大音韻特色:(1)聲母中的兩波捲舌化運動 (2) 韻母中iu 元音的轉換關係 (3) 後字變調 (4) 「濁去歸上」的調類歸併。針對特別的語音現象,我們運用「平行關係、兩兩對比」的概念進行比較分析。然這些音韻特點於五華話內部並非一致,因此根據比較結果,我們將五華話粗分南北二片。

台灣五華客來自於五華南片的安流、梅林,其音韻表現於聲調方面與原鄉相去不遠,聲母次之,韻母則變異最多,趨同於鄰近的台灣四縣、海陸客家話。詞彙的變異程度尤甚於音韻,於名詞仔尾及分類詞彙皆可見差別。五華客在台灣由於呈現散居分佈,在語言特色的保留上相對困難,易於向相對優勢語言靠攏。

兩岸五華話詞彙比較過程中,意外的收穫在於方言分片與分區上。內部而言,五華話詞彙呈現東西之分,異於音韻上的南北之別;就外部來看,五華話詞彙處於山海之界,也處於粵東與粵中之間。在方言地理的分區上,五華話顯然有其過渡性。而有趣的是,相對於此的內部演變,五華話亦常呈現中間階段(如第三章所論)。於內於外,五華話都有其特殊性。

 

關鍵詞:五華、客家話、音韻、方言比較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關西饒平客家話調查研究—以鄭屋、許屋為例

年度: 99

作者: 張孟涵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畢業年月: 99.1

獎助金額(萬元) 7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位於新竹縣境內的關西鎮,是個群山環抱的山城,舊稱鹹菜甕,聚集了來自各地的閩客族群,與其他縣市相比,在客家族群中有不少饒平客定居,但在當地客家的比例中仍算是少數,故饒平客語大多只在各姓氏宗族中對內使用,對外多使用其他強勢方言或次方言。早期強大的宗族力量,使得饒平客語在各姓氏之間保留下來,傳承了一些先人們口耳相傳的鄉音,但也因為近代各族群間互動頻繁,使得語音開始轉變,饒平客語開始滲入其他方言、次方言的語音現象,但因宗族語言的封閉性,使得各姓氏內變化速度與情況不一,關西的饒平客語呈現多樣化,故本文以關西兩大饒平姓氏:位於「內關西」的鄭屋與「外關西」的許屋,為研究對象,探討關西饒平客語的現狀與語言接觸下的變化。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對象與環境、研究方法以及相關研究參考文獻。第二章描述了關西鄭屋、許屋的聲、韻、調等音韻結構及同音字表。第三章將關西饒平客家話與中古音相比較,作歷時的縱向探討。第四章則詳細說明關西饒平客家話本身的特點以及姓氏之間的內部差異。第五章將關西饒平客家話與其他現有的饒平客家話語料如:中國饒洋、台灣卓蘭、新屋、竹北作一共時的橫向平面比較。第六章針對詞彙部分探討關西饒平客語在語言接觸的影響之下詞彙的變異情形。第七章為結論說明本研究成果與價值。

經過研究發現,關西饒平客語各姓氏之間雖然有些微差異,但饒平客語的基本音韻現況大致相同,不過因經過兩三百年時間的消磨,語音遺失、轉變的現象在所難免,兩姓各自留下了一些饒平原鄉的語音特色,也或多或少借用了其他客家次方言如:四縣、海陸的語音。在聲母方面,饒平客語在曉組、影組具特色的v-聲母,有些字已慢慢消逝v-的讀音,而轉變為跟海陸一樣的_-聲母,如:「縣」已從vien24_an24。在章組字也出現聲母從舌尖面音t_-演變成舌尖前音ts-的中間過渡現象,展現出t_it__ts_的變化過程。在韻母上四等無介音的字也展現了原鄉饒平的特色,如:「鳥」tau24。在聲調方面,鄭屋陰入調為32,許屋則是2,而兩屋的變調規則,則是豐富多元各具特色。在詞彙上,由於受到語言接觸的影響,則分為「完全移借詞」、「部分移借詞」、「完全語音借用」、「部分語音借用」、「關西特殊詞」五部分來闡述。

關鍵詞:關西、語言接觸、移借、歷時、共時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越南華人遷移史與客家話的使用—以胡志明市為例

年度: 99

作者: 吳靜宜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畢業年月: 99.1

獎助金額(萬元) 7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本研究以越南華族(Dân Tộc Hoa)中的客家人(Người Hẹ)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越南華人史作為研究的主體架構,去梳理客家族群在越南的遷移史,却時兼論客家族群與越南當地少數民族的關係,並探討客家族群從大陸原鄉遷移至越南與當地民族和不却漢語方言族群接觸後,在語言使用上所產生的變化,以及在越南統一前後當地政府的華人教育政策、華人社區中的語言競爭對客家話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基於以上的論述,筆者將藉由蒐集台灣、越南及其他地區的相關文獻,田野現場的觀察以及配合口述訪談等方式採錄相關的資料,來呈現華族在越南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客家人在越南族群中的獨特性,以及越南客家話在複雜的語言環境下所產生變化的情形。

從本研究發現越南華族及客家族群的遷移,與中越兩國在近代歷史上幾次重要的戰役有關,而越南華族在越南歷史上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陎都有許多的貢獻。至於越南客家族群與當地少數民族,不管在北越或南越地區,往來十分頻繁,特別是與艾族(Dân Tộc Ngái)、儂族(Dân Tộc Nùng)的關係都非常密切。在語言方陎,越南客家族群在僑居國多語言、多方言的語言環境下,借入不少漢語及非漢語方言族群的詞彙,即使是客家人群聚的大本營胡志明市,客家話依然受到廣府話結構性的滲透。此外,越南政府在統一前後的語言政策,使客家話的發展出現斷層現象,華人社區中激烈的語言競爭環境,也讓客家話的傳承出現了危機。

 

關鍵詞:越南客家人、越南華人、客家話、母語教學、語言競爭。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台灣客家童謠以<月光光>起興作品研究

年度: 98

作者: 黃彥菁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畢業年月: 98.1

獎助金額(萬元) 6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月光光〉是一首流傳已久的童謠,以此為主題的文本數量甚多。這些大量流傳下來的童謠是我們共有的文化資產,是每一個孩童在純真歲月裡最珍貴的回憶,亦是親子間寓教於樂的溝通橋樑。本文主要是探討在台灣客家童謠中,以〈月光光〉起興的作品。從相關童謠文本的淵源與流傳中,先採集中國大陸境內(主要以客家地區為主)有關〈月光光〉的作品,做出分析與整理,再針對流傳到台灣之後的〈月光光〉文本作出討論。其次解析「童謠」與「兒歌」之間的異同處,以台灣客家地區的〈月光光〉為主,同時亦兼論福佬地區〈月光光〉的相關作品。關於〈月光光〉的「起興」作法、句式結構、修辭與用韻也做了一些分析工作。至於童謠的功能性則有女性吟咏、教化功能、抒情與懷鄉及反映族群風貌等;同時,並以台灣客家現代詩、現代歌曲的作品為主,談及由童謠衍化與新製出的作品。最後提出以具有客家特色的〈月光光〉文本,而這些豐富的童謠、詩歌將成為母語推廣上十分具有意義性的教學題材,經由本文的整理,探討並深化其意義,能把以此為起興的童謠傳唱下去,以為本研究之結論。

 

關鍵字:月光光、客家、童謠、母語教學、文化資產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花蓮地區客語阿美語接觸研究

年度: 98

作者: 廖致苡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畢業年月: 98.6

獎助金額(萬元) 6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花蓮地區客家與阿美兩族長久以來混居、通婚平常,部份阿美族人能說客語及客家人能說阿美語,本文以此為研究主題,探討「阿美客家語」和「客家阿美語」的特殊變異。

  「阿美客家語」由於受到南島語無送氣音的影響,/ts//t//p//k/四組字不分送氣不送氣,大多以不送氣代替送氣者多;第二,客語陽聲、陰聲及入聲韻尾變異,有/-p//-t//-k/混淆或韻尾增減現象;第三,阿美客家語吸收了當地客語環境的特色,四縣腔海陸腔合併使用。「客家阿美語」由於無法掌握阿美語特殊的輔音,因此以客語慣用的輔音取代,如/l/取代舌尖閃音/R/,字尾的咽喉塞音/?/則直接省略,另有自創的字尾/l´/,似國語語尾助詞/-//-/。詞彙方面在客語中發現兩個阿美語詞彙已被當地客家人廣為使用,其中阿美語[tam¬au]在客語有四縣、海陸兩腔調的對應,字義由「人類」引申為「朋友」;而阿美語中尚未有明確的客語詞彙存在,在第四章僅以相似詞推測可能為客語的依據。

  第五章語言態度說明客語和阿美語接觸後,相互影響不大的結果,在於共通語的阻斷和兩族群社會地位所至,發音人的語言環境改變、使用對象等,皆是影響語言態度的因素,而語言態度正是客語和阿美語接觸後,滲入深與淺的主要條件。

  如今花蓮地區通行國語和閩南語,客語及阿美語都面臨語言危機,母語的保存艱辛何況是外語,因此花蓮地區語言接觸的現象漸趨式微,本研究將「阿美客家語」及「客家阿美語」完整分析紀錄,作為往後考證語言接觸的重要記載。

 

關鍵詞:語言接觸、客家語、阿美語、南島語、語言態度、共通語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臺灣客家話時間副詞研究

年度: 98

作者: 邱美穎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畢業年月: 97.6

獎助金額(萬元) 6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時間副詞承載了動作行為或狀態在時間流程中所處的位置以及跟時間有關的種種特徵,動作行為或狀態在時間流程中所處的位置不一,有過去、現在和將來;動作行為或狀態跟時間有關的特徵多種多樣,有速度的快慢,發生時間的遠近,出現頻率的高低,持續進行與否等等。本文欲以句法、語義等角度相互配合,企圖對臺灣客家話現有的時間副詞作詳盡的討論。

本論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並且簡單表列介紹臺灣常用客家話的音韻系統,作為本文使用音標的說明。第二章回顧相關時間副詞的文獻探討,期許從前人的經驗之中獲得學習。第三章將本文對客語時間副詞的定義劃分清楚,比較時間詞與時間副詞其中的差異,並說明時間副詞的功能。第四章將客語時間副詞從語義角度做分類,分別是為表完成時間副詞、未完成時間副詞及頻率副詞三大類,當中再細分為各次類詳述各類時間副詞語義上細微的差異,並在幾個同義時間副詞之間做更細微的語義分析。第五章為時間副詞的共用限制,討論時間副詞在與各項體標記結合表達完成體、持續體及經歷體的用法,還有時間副詞在表達現在、過去及未來的時態用法,且針對時間副詞在句中作狀語的位置,討論句首、句中位置與其修飾的主語之間的關係。第六章探討特殊時間副詞詞源探究,分別從文字學、哲學、音韻、歷史等多種角度,來探討臺灣客家話時間副詞的詞彙來源。第七章為結論,期望透過以上的研究描述與分析,能夠整理出臺灣客家話時間副詞的特點及概況。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屏東高樹大路關與內埔客家話比較研究

年度: 97

作者: 賴維凱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畢業年月: 97.4

獎助金額(萬元) 5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在地圖上遍尋不著的「六堆」,近年來與北部四縣腔客語,已逐漸劃分開來,然而同屬六堆客語區的各鄉鎮,卻又因時空環境而有語音、詞彙甚至是語法上的差異,目前大致可將內埔、美濃、萬巒、竹田、麟洛等分為一小片,高樹、長治、新埤、佳冬分為另一小片,本文旨在將分屬不同小片的高樹(以大路關為代表)與內埔,以調查訪談、描寫方法、及歷史比較法呈現共時的差異。

本文第一章緒論說明了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方法以及六堆、高樹與內埔的歷史源流;第二章文獻探討主要呈現前人研究調查六堆語言的成果與問題討論;第三章詳細陳述了大路關與內埔的語音特點;第四章分從聲母、韻母、聲調、合音等探討大路關與內埔的音韻現象;第五章為大路關與內埔的詞彙與構詞的比較;第六章從借詞觀察、方言島比較進行初步的語言接觸問題研究;第七章為結論與建議部分。

綜合比較結果,大路關在聲母方面,有vàbfàhu的變異、顎化發展成兩套,而內埔相對趨於保守無變化;韻母方面,大路關單獨[I]出現時至今仍尚存摩擦現象、【I】音取代[I]音、名詞詞尾為【I】,而內埔都無此現象,與北部四縣腔一致;聲調方面,大路關陰平調為[33],內埔的[24]不同,且除了陰平變調外,大路關還多了陽平變調,並因年齡層不同而有不同的變調規則,而內埔除了維持與北部一致的陰平變調,另外還發現疊字詞的變調;在詞彙方面,兩地各有受閩南語接觸影響而產生變異的詞彙或借代詞,但也有保留梅縣說法的同源詞;在語法方面,透過比較可看出兩地受閩南語滲透而產生的變化。綜而觀之,大路關的語音詞彙受閩南語影響的程度較內埔深遠,可說明語言接觸的頻繁與競爭的激烈,但部份語音的特殊性、聲調的變化規則與部分詞彙的保守現象,則又透露大路關與內埔來自於不同祖籍所致。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印尼山口洋客家話研究

年度: 97

作者: 黃惠珍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畢業年月: 97.6

獎助金額(萬元) 5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印尼山口洋(singkawang)是客家華人聚居的地區,此地的客家人來自大陸原鄉地區,由於與當地原住民長時間來往接觸,並受到荷蘭時期殖民的影響,逐漸形成其特有的音韻現象與詞彙使用習慣,成為今日的山口洋客家話。本文即以此為研究對象。

 

  本論文主要分為七個章節,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內容與方法、文獻探討、歷史背景概述。第二章介紹山口洋客家話的語音系統。第三、四章主要是山口洋客家話歷時和共時的音韻比較。分別就聲母、韻母、聲調部分來探討今日山口洋客家話自中古音以下的語音演變及發展。其次,將山口洋客家話與其他客語次方言做共時的比較,歸納山口洋客家話的語音特點。第五章為音類關係的考察。在相同韻攝中,由於聲母發音部位不同,使得韻母有不同的表現;在不同韻攝中,聲母的發音部位相同,韻母會有相同的表現形式。第六章介紹山口洋客家話的特殊詞彙。語言經過歷史變遷及長時間的使用而產生詞彙消失、融合、改變及創新的現象。第七章結論,透過研究比較後得知:山口洋客家話的音韻、詞彙有存古,也有創新的一面。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海陸客語語氣詞研究

年度: 96

作者: 鄭嘉明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研究所

畢業年月: 96.6

獎助金額(萬元) 5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語氣詞是人們用語言交往溝通時,除了詞彙意義外更細緻表現情感的另一種方式,由於語氣詞看似籠統無章,歷來客語語氣詞的研究相對於語音研究、甚至語法研究的其他領域而言,也相對顯得少量,故本文欲以文獻記載配合大量田野調查獲得的海陸客語語氣詞為基礎,企圖對海陸客語語氣詞做一詳實的探究。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並將語氣詞的定義及研究範圍做一描述,也就調查經過及受訪者做簡略的概述,再回顧語氣詞相關文獻;第二章將客語語氣詞做分類研究,依句首語氣詞、句中語氣詞、句末語氣詞分類,當中再細分為單音節與複音節語氣詞研究,並將各語氣詞依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感嘆語氣等概略地描述語氣詞的語用及語義;第三章為語氣詞的成因,就語氣詞的歷史發展和語氣詞生成的途徑-語音派生、實詞虛化等方式做進一步的分析;第四章探討語氣詞在語音、語用、語法三方面的特點;第五章則就數個客語特徵語氣做詳盡的分析;第六章為結論,期望透過這些分析與描述,能將海陸客語語氣詞的輪廓與脈絡呈現出來。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