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01期 2014/03/15 出刊/ 半月刊

 

 

四川簡陽客家話研究-以踏水鎮為例

【文/鄭玉華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畢業生)

 

         四川的客家話是明清以來的移民產物,至今已成為四川省漢語方言中具影響力的一支,本文以四川省簡陽市踏水鎮的客家話為主要研究對象,是筆者親自調查之語言材料,經由語料的採集及記錄,探討來自廣東五華的客家族群遷入四川後,與原鄉在時間與空間的上的長期阻隔後所呈現的音韻及詞彙特色。四川客家話是湖廣填四川的移民運動移植進來的產物,本文對於失載於文獻的踏水話進行研究,是開闢四川客家方言點的中繼站之一,其突出的「官話化」發展,是與當地方言強烈互動後的妥協,更是值得深探的環節。

 

        本文以音韻研究為主,詞彙為輔,共分七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驟,並佐以相關研究文獻、四川省及踏水鎮的史地概況、四川客家話的分布及發音人的基本簡介等進行多區塊簡述。第二章為踏水話語音系統的說明,分別介紹踏水話的聲韻調以及連讀變調的特色,歸音位問題也在此一併說明。第三章便進入歷史音韻的範疇,將踏水話與中古音系進行比較,而比較後的特色,為第四章各別從聲、韻、調及連讀變調特點進行討論的基礎,發現濁去歸上特徵仍保留,當然也表現出與四川官話之間的互動,如陰聲韻的陽聲韻尾、影母開口一二等的-聲母等特色。第五章為方言內部比較的應用,經由比較五華話與踏水話語音、詞彙,甚至構詞差異,發現踏水話的面目全非,且踏水話詞彙的官話化情形嚴重,第六章則經由客家話特徵詞的驗證以及踏水話的特殊詞彙簡論,並歸納出踏水話的詞彙特點:(1)語言接觸的衝擊(2)詞彙的說法多樣、分工細(3)詞彙中的文化變遷(4)詞彙的環境侷限性(5)重疊構詞法的使用,第七章為本文的結論,總結踏水話的語音及詞彙特色,並檢討本文的不足之處,並提供未來對四川客家話深入發展的建議以及方向。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