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00期 2014/03/01 出刊/ 半月刊

 

 

改編鍾文音原著 「在河左岸」戲劇溯源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吳詩禹 范傑翔 台北】

 

客家電視台的文學劇「在河左岸」17日晚上8點正式播出,這齣連續劇是由作家鍾文音的小說改編,鍾文音長期關心土地,並關注離開家鄉,往外發展的民眾,「在河左岸」故事就在淡水河左岸,也就是現在新北市地區發展,對於自己的作品首度被改編成電視劇,鍾文音坦言很緊張,但她肯定這部戲,不僅抓住原著的主軸,也運用詩意的鏡頭,表現小說中呈現的氛圍,客家電視也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導,除了介紹鍾文音,與她的「在河左岸」外,也要告訴您更多的客家族群移民的故事。

 

小貨車載滿行李,準備北上打拚的一家之主黃碧川,帶著妻子與子女的希望離去,「在河左岸」的故事就從「移動」開始說起。

在河左岸原著作者 鍾文音:「所以在河左岸,基本上就是一個遷徙,但遷徙到了他鄉,卻沒有得到,他原來想要的生活的樣貌。」

 

淡水河的左岸三重埔,在60年代,工廠林立工作機會多,許多外縣市民眾都來到這裡討生活,鍾文音從小也跟著父母,從故鄉雲林北上定居,再加上喜愛旅行,更能體會他們的心境。

 

在河左岸原著作者 鍾文音:「其實對於移動者,或者所謂的漫遊者 漂泊者 ,流浪者 無法安居者,都有一個很強烈的關懷,我非常能夠理解,人渴望安居樂業,可是又被迫要,長途跋涉的這種生活。」

 

「在河左岸」的故事離不開淡水河,對鍾文音來說,淡水河就像是她生命裡的母河。

作者 鍾文音:「而淡水河也是我們的母河,我覺得是台北人永遠到哪裡,都帶著這條河流,即使像我這樣移民,我父母輩是從南方上來的,可是他們第一眼,就是看到這條河流。」

 

身為詔安客的鍾文音,在小說中原先父親角色,設定是不太會說客語的客家人,現在在戲劇中,則有機會使用客語來演出,她認為兩者之間有不同的美感。

 

在河左岸原著作者 鍾文音:「我覺得滿好的,我其實從來沒有想過說 ,我的小說可以變成客語發音 ,因為它好像有另外一個戲,另外一本小說的感覺。」

 

鍾文音運用自己長期關注的題材,描述河流分割左岸與右岸,也分別了人的貧賤與富貴,鍾文音未來還會繼續,以淡水河為創作題材,希望大家不會因為每天生活在水泥屋裡遺忘了淡水河,遺忘了自己的根源。  (2014-02-18)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