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00期 2014/03/01 出刊/ 半月刊

 

 

大量工作機會 眾多客家人定居新北市

【文轉載自客家電視台/陳沿佐 林敬祐 范傑翔 新北市】

 

新北市的客家人口僅次於桃園縣,根據客委會民國100年的調查,新北市約有55萬客家人,民國50年代的台北縣紡織廠及塑膠工廠林立,而樹林的鐵路局,板橋及新店的電子工廠,也是許多客家人投身的產業,大量的工作機會是現在新北市客家人口,眾多的主因。

 

民國68年時,剛退伍不久的黃子堯帶著父親給的500元,從苗栗銅鑼隻身來到台北打拚,之後輾轉來到新莊落腳,這一待就是30幾年。

 

文史工作者 黃子堯:「早年來說,來到當時叫做台北縣,台北縣來說,主要還是這個加工,像電子 紡織或是說食品加工,這方面的工廠比較多,所以說來到這邊的鄉親來說,基本上都是來這邊工作。」

 

民國50年代之後,台灣北部經濟迅速發展,客家庄的年輕子弟,北上尋求發展機會蔚為風潮,當時製造業,及加工業發達的台北縣,像是新莊 三重,及泰山林口的紡織及塑膠工廠,板橋、土城,及新店地區的電子廠,另外還有樹林的鐵路局,及五股的染整廠,都吸引大批客家人前往闖天下。

 

文史工作者 黃子堯:「當然另外還有一部分,來這邊就跟人耕田,耕田來工作,整體來說,也是有這樣相關的人,但是這種比例的人比較少,最多的還是來這邊,來做進入到工廠裡當勞工的。」

 

2013年的新北市客家義民文化節,旅居新北市的客家鄉親歡天喜地的敲鑼打鼓,熱鬧遊街,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雖然這些客家人,來自台灣的四面八方,但整體來看,仍是桃竹苗及花蓮的客家子弟較占多數。

 

台科大教授 黃永達:「中部跟南部的客家庄,因為比較遠,確實有比較遠,中部有中部另外一個大都會嘛,就是台中市嘛,南部有大都會就是高雄市,高雄市發展得很快,所以南部的人他要去城市的時候,他就去高雄市。」

 

文史工作者 黃子堯:「因為自己生長的地方,自己出生生長的地方來說,就比較沒工作可以做,也就是說要讀書也好,要工作也好 都比較沒機會,為了要打拚,人家說的要白手成家,就是說就全部都上來台北這邊,就是說來這邊找工作,或者是來這邊工作。」

 

201311月,新北市客家事務局在新北市鶯歌舉辦萬人彩繪客家碗活動,吸引近5000人參加,對新一代的客家人來說,他鄉甚至早已變故鄉,但能夠大聲說出自己是客家人,公開學習認識客家文化,是早期來到北部的客家人不敢說、不敢做,也少有的機會與權利。

 

文史工作者 黃子堯:「所以說那時候來看,比如說要說客家話來說,基本上就是家裡說而已,在外面來說,根本都可以說聽不到、聽不到,甚至還怕被人知道說,你是客家人這樣的情形非常的嚴重。」

 

移居新北市數十年後,許多客家人在各自的領域拚出耀眼的成績,像是在音樂上,有卓越貢獻的陳雙雄,擔任無給職的電台主持人,在空中傳承客家語言文化的玻璃工藝大師廖景淵,及自行編寫客語教材,推廣母語教學的陳元勳等人,客家人以不認輸刻苦耐勞的精神,在異鄉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2014-02-20)

 

資料來源:http://web.pts.org.tw/hakka/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