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00期 2014/03/01 出刊/ 半月刊

 

 

跨國性社群的認同形塑與網路使用:以美國的台灣社群為例

執行期間: 97 08 01 日至98 07 31

執行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 王俐容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林宜蓁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吳依萱

98 08 28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前言:

    本研究希望探索與分析跨國性社群(transnational communities)、認同建構與網路使用之間流動、交錯以及辯證分歧的文化關係。隨著當代跨國性社群的蓬勃發展,許多新的文化社會現象因應出現,例如政治過程的轉變、文化的交錯與混雜、多元甚或衝突的認同、以及文化經驗的重新建構與維繫等等,都推動著社會科學的研究者不只需要重新定義與思考「跨國性社群」的特質,也對於「跨國性社群」如何在與新文化及新媒體的互動及交互影響下,去經驗其分裂而複雜的日常文化議題,並維護實踐其文化權等,有著更多探索與分析的需要。因此,本研究的核心在於傳播新科技與跨國性社群如何開啟了一個新的研究角度,刺激我們去重新思考認同內涵之形構、少數民族之文化與傳播權、文化混雜與流動、族群再現與重構、新民族主義、及傳播新科技使用(特別是網路)之間的關係等等問題。

 

研究目的:

    研究者認為,當代跨國性社群的發展已經成為社會科學領域中不可忽略的部分,而跨國性社群不斷跨越文化邊界、歷經混雜的認同過程,隨著網際網路的高度發達,也變得更為複雜與難解。因此,如何經由更細緻的學術調查與分析來釐清跨國性社群網路的使用狀況與其認同內涵、以及更進一步的,與其文化、傳播權的關係,尤其是相較極缺乏的跨國台灣社群網路使用與其認同內涵關係應有其重要性。本研究之目的包括以下幾點:

1. 初步研究在美國的台灣社群網路使用的狀況;

2. 描繪與閳述美國台灣社群的認同內涵與發展過程;

3. 探索美國的台灣社群如何經由網路聯繫與遊走於兩種以上文化與社會生活;

4. 釐清網路使用如何影響美國的台灣社群之認同、發展與建構;

5. 探索美國的台灣社群作為「跨國性社群」之特殊性,及其網路使用與認同建構的經驗有何特色?與其他理論所呈現出的跨國社群有何相同與相異之處?

6. 網路的使用是否提供台灣跨國社群文化與傳播權利的落實?

7. 從美國台灣社群的經驗來思索網路對當代國家(文化與政治)認同形構之影響,以及是否挑戰與改變相關國家認同之理論。

資料來源:http://web1.nsc.gov.tw/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