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00期 2014/03/01 出刊/ 半月刊

 

 

「新馬客家族群經濟:以典當業和中藥業為例」專書寫作

執行期間: 99 08 01 日至100 10 31

執行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 張翰璧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徐幸君

101 01 18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中文摘要: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典當業、中藥業與大埔客家人關係密切,大埔客家人從原鄉移民到新加坡之後,開始從事許多傳統產業,並透過族群網絡關係,而拉近原鄉與新加坡之間的關係,1872 年大埔客家人,開始進入新加坡典當業,並開始經營當鋪,透過網絡關係,讓更多原鄉客家人進入新加坡與馬來西典當業,也開始了客家人百多年的族群產業,到了2008 年的今日,新加坡的典當業中大埔客家人依舊佔有百分之八、九十的經營權。

 

    本書是希望將客家族群產經濟放在國家措施、客家移民史、產業特性的三個層次上,採用「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的概念,分析新馬客家族群經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發展。

 

    在研究所蒐集之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新加坡、馬來西亞之比較分析。透過探討客藉當商與中藥商的經營模式,以及他們如何運用其族群文化資本(譬如招募員工),產生對典當業與中藥業等相關產業的族群壟斷之發展),以及產業消長等議題,已了解新馬客家族群與產業間的關係以及客家認同。從歷史與政府政策層次分析,海峽殖民地政府所採取的各種族居民的劃地分居、扶植海峽華人的經濟勢力以及引進礦工等的政策都是間接或直接促使族群分工現象的形成。因為不同祖籍地的人群分區而居,也強化內部的凝聚力並創造出網絡關係,兩種因素的共同發展,看到典當業和中藥業與客家族群的高度關聯性。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例子中,典當業和中藥業逐漸發展成為客家的族群經濟。從Weber 文化心態史的觀點而言,客家族群的確具有「保守」的經營性格。後續可以將研究擴展至其他地區,並與台灣相關研究比較,建構客家文化的重要集體生存心態。

 

中文關鍵詞: 客家族群經濟、新加坡、馬來西亞、典當業、中藥業

 

 

資料來源:http://web1.nsc.gov.tw/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