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00期 2014/03/01 出刊/ 半月刊

 

 

臺灣墳場文化研究:以中臺灣南投縣埔里為例

執行期間: 97 08 01 日至98 07 31

執行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計畫主持人: 黃萍瑛

計畫參與人員: 博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邱正略

98 10 22

檔案下載請點此處

 

一、前言:

  墳場文化及相關喪葬儀式研究已逐漸受到海外學界重視。鄰近的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即進行一系列的「天主教墳場研究計劃」,乃因地少人口稠密及都市發展空間的需求,墓地日益嚴重不足,活人與死人爭地致使墓葬政策不斷修改,墓園再也不是往生者永久安息之處。臺灣同樣面臨地少、人口不斷增加,急遽朝向現代化推進,因應都市計劃變更,墓地逐漸縮小或公園化,甚至禁葬。然而臺灣的墳場文化研究似乎尚未受到重視,或許是對死亡的恐懼及衍生各種忌諱因素有關。傳統文化稍縱即逝,實有亟需進行調查研究的迫切性,否則無疑將是臺灣群眾生活史、社會史及宗教史的一大缺憾。

   

二、研究目的:

  死亡所衍生的文化,是重要的生命禮俗,墳場更是展演一個社群攸關死亡文化的場所。本計畫以中臺灣南投縣埔里鎮為研究範圍,乃因埔里為多族群聚居的山城。埔里盆地座落於群山之中,海拔約450460 公尺,周圍約30 公里的一個圓形盆地。1東北邊有關刀山、守城大山,東邊有虎頭山、蜈蚣崙,東南邊有史魯塌山(即西塔山與魯凹仔山合稱),南邊有白鶴山(白葉山),西邊有觀音山。地勢大致由東向西傾斜,眉溪從東邊的霧社向西流經盆地北邊、南港溪(即南烘溪)從南邊向西北流經盆地西南方,兩條溪會流於盆地西緣。埔里的族群相當豐富,除了有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更有不少平埔族群及部份的高山族等。根據清代文獻資料,早期主要住民為眉溪南岸的埔社番(埔番)與眉溪北岸之眉社番(眉番)。依目前學術的族群分類,埔社番屬於布農族,眉社番屬於泰雅族。清道光三年(1823)之後,埔社番招引臺灣西部平原的平埔族分批集體遷入埔里。至光緒初年,平埔族人口在埔里仍佔優勢,但隨開山撫番政策的推動,移入的漢人日漸增多最終佔為優勢。就埔里開發史來看,除地理環境相對較封閉外,族群關係更是較其他地區來的複雜與多元,實有其特殊性。

 

 

資料來源:http://web1.nsc.gov.tw/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羅肇錦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鍾國允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羅肇錦院長
◆ 編 輯 群/ 周佳儀、涂正強、許宏勛、彭淑姿、彭賢明、賴亞華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許宏勛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